在满目萧条的美国, 杂耍演员插科打诨说:“什么? 你说生意好起来了吗? 你的意思是说胡佛( 总统) 死了吗?”其反映的实质是
A.自由放任政策失灵 | B.人们娱乐生活匮乏 |
C.言论自由 | D.经济危机被有效遏制 |
经济学家丹尼尔•R•福斯菲尔德将罗斯福的经济理论概括为:“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运营,并不总是有利于、并不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由此可知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思想是
A.国家保护私营企业与个人合理利润 | B.国家调控取代自由企业制度 |
C.通过国家干预经济促进社会经济 | D.建设福利国家稳定社会秩序 |
厉以宁说“1929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分界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分界线。”两个“分界线”的共同含义是
A.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统一,重振了经济 |
B.经济体制更加包容、合理,更有张力和活力 |
C.发展了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解放了生产力 |
D.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调控,稳定了市场秩序 |
“……此项减少棉花产量的协议应载有另一条款,即棉花生产者不得将生产棉花的土地用于生产全国出产的任何其他农产品,以供直接或间接出售……”罗斯福“新政”中的这一做法意在通过( )
A.限制其他农业生产以保证棉花的生产和价格 |
B.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以避免行业间的恶性竞争 |
C.限产的方式实现农产品的供需平衡 |
D.缩小农业生产规模以缓和劳资矛盾 |
下表是1933—1939年美国颁布的部分法律
时间 |
法律名称 |
主要内容 |
1933年 |
《紧急银行救济法》 |
授权总统在信用和金融方面以巨大权力,只允许联邦储备体系中健全的银行向财政部领取执照而重新开业 |
1933年 |
《联邦证券法》 |
政府第一次出面对股票和有价证券市场进行调节,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证券发行与交易的管理与监督 |
1934年 |
《证券交易法》 |
|
1935年 |
《存款保险法》 |
成立银行存款保险公司保护个人存款 |
1935年 |
《社会保障法》 |
规定对老年和失业者实行保险制度 |
1939年 |
《民用航空法》 |
国家对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干预与调节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美国由自由资本主义逐渐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B.美国相对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而言立法工作更加全面
C.大量经济法的出现说明美国经济纠纷增多
D.二战前夕美国国民经济逐渐转入战争轨道
罗斯福认为:“国家的义务之一就是要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都难以为生的公民……政府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由此,美国政府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A.调整农业,扭转危局 | B.以工代赈,社会救济 |
C.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 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 |
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总统之一。在四次总统竞选中,拥护他的多数是南部白人、城市工人、移民、农民、黑人、广大处于下层的“被遗忘的人”。罗斯福执政期间,相对体现了这些选民利益的举措包括 ( )
A.调整农业和工业、以工代赈、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
B.制定社会保险法案、全国劳工关系法案等法规,巩固新政成果 |
C.复兴工业生产,加强国家管理,借鉴并发展计划经济体制 |
D.改组、合并和取消了一些行政机构,改革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
20世纪30年代,西方不少国家出现了“妇女回到家庭去”“妇女的天职在教养子女”等口号。这主要是由于( )
A.西方国家重视教育 | B.经济危机增大就业压力 |
C.西方国家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 | D.科技发展提高了生产力 |
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正常平衡完全足以应付在我们面前的史无前例的任务。但是采取刻不容缓的行动这种史无前例的要求和需要,也有可能要求暂时背离公共秩序的那种正常平衡。”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重在
A.协调美国社会各阶级的关系 | B.通过立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
C.保障劳工阶层基本的政治和经济权利 | D.维护资本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其实施》:“促进工业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一面设立劳资调节机关。遇有劳资纠纷,经以公平调处。并须赋予机关以最后强制执行之权,借以保障企业之安全与劳动之工作。” 由此可见,该运动和罗斯福新政相似之处( )
A.注意调节劳资双方关系 | B.政府实行企业破产保护 |
C.由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 | D.采用了计划经济的模式 |
1933年6月,美国颁布了《全国工业复兴法》,限制生产规模,规定了工人的工作时数和最低工资标准等等,政府对接受法规的企业颁发“蓝鹰”徽章,以资鼓励。一时间,“做守法公民,为国效力,只到有蓝鹰标志的地方购物”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政府全力打造名牌企业从而渡过危机 | B.国家干预经济调节供需矛盾 |
C.罗斯福总统关注民生倡导消费 | D.充分说明凯恩斯主义理论指导的有效性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