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出现三个享有世界声誉的三大悲剧家,他们都善于从传统的神话中寻取戏剧的题材,从观众所熟悉的故事中,体现存在于现实生活里面的思想感情上的激烈矛盾,以及由于这些矛盾而导致的不幸的遭遇。根据材料可推测这三大悲剧家的作品成功之处在于( )
A.顺应了民主政治的发展需要 |
B.充分调动了人们的宗教情绪 |
C.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的情感 |
D.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
“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这段话主要体现
A.古代希腊智者学派的观点 |
B.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主张 |
C.宗教改革权至上的思想 |
D.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精神 |
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东西方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形成了诸多思想流派。下列思想家与所属流派对应正确的是
①苏格拉底—智者学派 ②芝诺—斯多亚学派 ③商鞅—法家 ④孟子—儒家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有学者认为,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有重大突破的“轴心时代”,同时期的许多杰出思想家,虽然互不知晓,但是他们思考的问题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下列属于在当时中国和希腊都出现过的思想观点是
①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主张顺应自然 ③重视人的道德修养 ④“天理”是世界的本原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彼特拉克主张“以人学对抗神学”,康德强调“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可见
A.民主法制是人类的共同诉求 |
B.社会中功利主义色彩浓厚 |
C.人们逐步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
D.人们对自由事业不懈追求 |
战国时期中国的纵横家善于游说,使国君采纳建议;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却善于演讲和辩论,使大众接受自己的主张。这种修辞差异
A.由地理环境决定 | B.与两者不同的政治制度有关 |
C.由经济形态决定 | D.与两者文明程度的高低有关 |
“人的高贵超过了天使的高贵”是一句西方名言,与这句名言有同样价值取向的是( )
A.“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
B.“人为善,人恒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 |
C.“人的命运主要由他自己创造的” |
D.“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 |
智者学派是希腊社会发展,特别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在当时和后世都有相当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对雅典民众的思想解放起了积极作用 |
B.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
C.为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做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
D.促进了希腊文化的发展 |
古希腊一则寓言:“有一个栖息于山林的隐士同一头熊成为极要好的朋友。 有一天,隐士在林间睡着了,他的朋友熊坐在一旁守护着他,挥舞着巨大的熊掌为他驱赶蚊蝇。有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头上叮落,任凭熊怎样驱赶也 不离去。熊被激怒了,当这只苍蝇再次落在隐士的头上时,熊举起了石头,狠狠地向苍蝇砸了下去……,”这则故事的寓意是( )
A.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导致了极端个人主义 |
B.世间上根本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 |
C.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
D.道德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无知是导致罪恶之因 |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 )
A.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
B.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
C.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
D.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 |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光是思想竭力体现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下列各项中,促使“现实本身趋向思想”的包括
①郡县制 ②科举制 ③解负令 ④自然法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人类最闪耀于世的光辉不是经济,也不是政治,而是包含这些在内的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普罗泰戈拉提出一个著名的命题:认为事物的存在是相对于人的感觉而言的,人的感觉怎样,事物就是怎样。由此他断定“知识就是感觉”,主张只要借助感觉即可获得知识。他根据这种观点,对传统宗教神学提出了怀疑:“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象什么东西”。
——普罗泰戈拉《论神》
材料二 王阳明认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他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与程朱理学形成分庭抗礼之势。……他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以自己的内心为最高权威,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体现出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萌芽。
——整理自王守仁《传习录》等文章
材料三 路德认为“上帝之语”并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这就大大地削弱了教会的权威。……1520年末,路德和教会彻底决裂……,将教皇的驱逐训令烧毁。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1)概括材料一的命题(不得照抄原文)。材料二的基本主张对儒学有何贡献?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普罗泰戈拉、王阳明和路德的思想有哪些相似之处。
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宋明理学家提出“‘心’是万物的本源”。他们共同强调的是
A.人的客观存在的重要性 | B.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 |
C.知行合一的认识论 | D.人的主观感受的重要性 |
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写道:“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 ……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观点与该句最为契合的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 B.社会秩序建立在约定上 |
C.美德即知识 |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