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19世纪90年代中国)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大布(麻制粗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这段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
A.洋布销售渗入农村 | B.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
C.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 D.外国商品大量倾销 |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把为外商服务的采办员或管事称为“买办”。19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外国在华商行的增多,买办队伍逐渐发展起来。近代中国买办队伍壮大的主要背景是( )
A.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 B.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 |
C.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 D.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 |
1886年以前,茶叶、丝是中国主要的出口商品。此后,豆类、草编、花生、桐油、猪鬃等商品出口数量日益增加。这说明19世纪末的中国( )
A.小农经济的生命力十分顽强 | B.社会生产力有较大提高 |
C.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D.资本主义经济缓慢起步 |
(英)呤喇《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1859年)我在街上散步,看见很多中国姑娘的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艳的曼彻斯特式的头巾。我觉得广州姑娘的欧化癖是引人注目的。”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源是( )
A.太平天国运动的推动 | B.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 |
C.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 | D.广州被辟为通商口岸 |
《长沙市各行业概况调查》一文所载:“长沙苏广业,初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多是江苏、广东、上海之各种土产。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西洋货竞占于该业市场矣。故该业店铺之称呼,初为苏广杂货铺,嗣称为广货铺,复曰洋货铺。”由材料可以得出( )
A.中国的商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
B.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
C.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 |
D.西方商业经营观念影响广泛 |
鸦片战争后,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
A.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 B.通商口岸出现外资企业 |
C.洋务派创办工业 | D.民族工业出现 |
在19世纪后半叶,棉纺织品始终列为中国进口商品中的重要项目。1874年至1894年20年间,洋布进口值增长88.4%.洋纱进口值增长将近986.7%。以上现象表明( )
A.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
B.传统手工业仍有抵制能力 |
C.中国棉纺织业取得较快发展 |
D.自然经济被彻底破坏 |
晚清时期的买办,是中国资产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买办的出现远远早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买办主要是为外商采办伙食与用品,或为外国商馆管理内部事务,或居间买卖。上述材料反映出( )
A.买办是中国社会走向殖民地化的工具
B.买办出现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出现的前兆与条件
C买办加速了中国的封建化进程
D.中国人以充当买办为耻辱
王尔敏在《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写道:“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文中的“原始动力”应是指
A.师夷长技的爱国情怀 | B.全盘西化的政治期望 |
C.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 | D.各谋其利的阶级诉求 |
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 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 )
A.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 |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体地位未改变 |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 |
D.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 |
有史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此观点强调了“中体西用”( )
A.充斥封建主义的旧文化 | B.容纳资本主义的新文化 |
C.符合当时的国情 | D.是理想的救国方案 |
从1885到1892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田赋由38.5%下降到35.2%,而厘金(国内贸易征税)和关税收入则由36.7%上升到43.2%,其中关税收入逐年上升了3.8%。这表明( )
A.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 B.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陷入困境 | D.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
五口通商之后,福建武夷山的特产茶叶行销海外,山民纷纷伐木铲草种茶,使得“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但“外洋印度产茶日多,(武夷茶)行销日滞”,又因外商控制了价格,最终武夷“市疲山败”。这说明( )
①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生态环境被破坏
③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武夷山茶叶失去海外市场
④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该现象对中国经济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
A.崇拜洋货风气盛行 |
B.织工、铁匠被迫改行经营农业 |
C.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
D.洋货盛行,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