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的实质是( )
A.不是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大生产 |
B.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 |
C.主要由私人投资兴办 |
D.受外商企业的刺激而产生 |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 )
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 |
D.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
据地方志记载,至1897年,无论通都大邑、僻壤狭瞰,衣大布者不过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已有十之八九。对于此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 B.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
C.说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 D.土洋结合生活方式普及 |
19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官府见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去官府讲理,结果被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武举功名,“交刑部治罪”。面粉厂被迫关闭。这一材料说明民族工业( )
A.发展迅速 |
B.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制 |
C.内部管理不善 |
D.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
A.是中国社会自然发展的结果 |
B.与西方国家入侵无关 |
C.客观上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
D.摧残了民族资本主义 |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19世纪90年代中国)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大布(麻制粗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这段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
A.洋布销售渗入农村 | B.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
C.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 D.外国商品大量倾销 |
下图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从事对华贸易的机构—洋行在各通商口岸设立的情况。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洋行在中国数量呈正增长
②客观上体现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性
③清政府企图加强对外贸易的控制
④便利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A.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1886年以前,茶叶、丝是中国主要的出口商品。此后,豆类、草编、花生、桐油、猪鬃等商品出口数量日益增加。这说明19世纪末的中国( )
A.小农经济的生命力十分顽强 | B.社会生产力有较大提高 |
C.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D.资本主义经济缓慢起步 |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是( )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
C.商品经济开始出现 | D.资本主义经济出现 |
《长沙市各行业概况调查》一文所载:“长沙苏广业,初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多是江苏、广东、上海之各种土产。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西洋货竞占于该业市场矣。故该业店铺之称呼,初为苏广杂货铺,嗣称为广货铺,复曰洋货铺。”由材料可以得出( )
A.中国的商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
B.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
C.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 |
D.西方商业经营观念影响广泛 |
在19世纪后半叶,棉纺织品始终列为中国进口商品中的重要项目。1874年至1894年20年间,洋布进口值增长88.4%.洋纱进口值增长将近986.7%。以上现象表明( )
A.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
B.传统手工业仍有抵制能力 |
C.中国棉纺织业取得较快发展 |
D.自然经济被彻底破坏 |
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据此判断,这一时段该地区
年代 |
城镇人口(万人) |
农村人口(万人) |
1620年 |
300 |
1 700 |
1850年 |
720 |
2 880 |
A. 基本实现了城市化 B.城市经济规模扩大
C.农业经济日渐凋敝 D.人口增速全国领先
王尔敏在《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写道:“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文中的“原始动力”应是指
A.师夷长技的爱国情怀 | B.全盘西化的政治期望 |
C.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 | D.各谋其利的阶级诉求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