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苏联解体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1899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主张中国市场向全世界开放,其直接目的是    (    )
A.打入他国在华势力范围,进行自由竞争
B.阻挠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
C保持中国领土完整,促进它走向近代化
D.步他国后尘攫取本国势力范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东瀛识略》记载:“茶固闽产,然只建阳、崇安数邑。自咸丰初请由闽洋出运,茶利益溥,福、延、建、邵郡种植殆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国际市场对茶叶的需求旺盛 B.福建山区较适宜茶叶的种植
C.种茶、制茶获利较为丰厚 D.国内的长途贩运发展迅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 世纪40 年代,广西都安、隆山、那马等地纱纸制造业非常兴盛,销路极广,“时洋纸尚鲜输人内地”, 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当地生产的“纱纸”比“洋纸”的质量好
B.当地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C.当地尚未开埠通商
D.近代民族工业的抵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后,有英国商人在考察中国市场后认为,中国人口众多,商品需求量极大,遂运输了大量钢琴、吃饭用的刀叉至上海等商埠,结果却是产品滞销,着实做了一次赔本买卖。对此事件理解错误的是                                    

A.英国商人利用新的条约企图倾销商品
B.英国商人缺少对中国国情的全面了解
C.中国的自然经济抵制了这些外来商品
D.中国民族工业对外国商品的强劲冲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后,中国被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下列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中外贸易逐渐兴盛        ②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③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和市场 
④对中国近代民族意识的增强和近代化发展有促进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文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l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③中国开始产生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是19世纪末的一幅漫画,围在“中国大饼”边的分别为英、德、俄、法、日等列强。对此漫画反映的时代主题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马关条约》直接刺激了这种局面的出现
B.德国率先开启了“分割馅饼”的序幕
C.清政府自此走上自强求富的洋务之道
D.帝国主义列强企图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通商口岸在近代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显标记;是中国工业基地、技术中心、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对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挥带头作用;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文明的窗口,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对以上材料反映的史观排列的正确的是

A.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
B.现代化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
C.革命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
D.现代化史观、革命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观察两组数据。第一组:鸦片战争之后短短的几年,据估计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增加了4倍多。第二组:1855年以前的十多年间,英国对华工业品贸易始终在200万英镑左右徘徊,1853年中国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价值只有0.75便士。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中国开口通商后,英国对华贸易额逐年保持较快增长
B.中国开口通商后,外国的商品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不大
C.英国输华商品在头几年之所以猛增,可能是因为以前的贸易额很小
D.两组数据所能得出的结论相互矛盾,可能其中一组数据有错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50年代,英国在华贸易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 B.英国享有的经济特权小
C.英国的商品价格高 D.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条件不包括

A.鸦片战争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外国在中国开办企业的刺激
C.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诱导 D.沿海地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60年代时的福建,“间有商人向外国人雇买洋船,仍须与外国人合伙。是不仅资其管驾之力,实须购其修葺之料也”。这一现象说明的问题是

A.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兴起 B.封建势力对民族资本的束缚
C.民族工业对外国技术的依赖性 D.列强在中国开办船舶制造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为《五口通商时期中国丝茶出口情况表》,以下各项对该表解释正确的是

年份
茶(磅)
丝(包)
1843
17727750
1787
1849
82980500
16298
1854
109369000
54233
1858
103564400
85970

①中国的丝、茶生产日益商品化      ②自然经济逐步遭到破坏   
③客观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90年代在通商口岸或内地市镇、城乡,出现了“衣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说明了

A.中国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C.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D.人们的服饰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走向解体的标志是

A.外国洋行大量出现 B.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
C.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开始衰落 D.中国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苏联解体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