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
茅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对这段描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②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③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瓦解 ④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随着外国侵略势力的扩张,中国封建经济的分解加快,这种“分解”主要指
A.封建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进一步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
B.小农经济为多种经济成分所取代 |
C.资本主义经济向农村渗透 |
D.自然经济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并存 |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其带来的社会影响不包括
A.农村手工业日趋破产 | B.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
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D.为民族工业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
A.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 B.有利于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传播 |
C.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 D.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经济领域的新现象有:
①自然经济已完全解体 ②外资企业的出现
③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 ④中国开始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
A.②③ | B.①④ | C.②④ | D.②③④ |
鸦片战争前,中国对英国贸易处于出超地位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英国工业品价格昂贵 | B.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 |
C.中国市场不需要英国的工业品 | D.中国政府限制英商货物进口 |
下列关于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土地高度集中,农民丧失土地现象十分严重 | B.清朝政治的腐败日益暴露 |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 D.军备废弛,军纪败坏 |
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
A. | 垄断贸易的要求 | B. | 商品输出的要求 |
C. | 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 D. | 资本输出的要求 |
1873--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A. | 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 | B. |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
C. | 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 | D. |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下列各项最能说明这一史实的是 ( )
A.中国关税主权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
B.开放了五处通商口岸 |
C.中国完全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
D.中国东南沿海的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 |
鸦片战争后,在西方经济侵略下,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下列说法最能说明其含义的是
A.清政府被迫放弃闭关政策与西方开埠通商 |
B.中国贸易主权与平等贸易地位遭到严重破坏 |
C.中国东南沿海棉纺织手工业遭到极大冲击 |
D.清政府被迫适应列强需要而设立协定关税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