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苏联解体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林、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 …… 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这表明西方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  )
①使中国社会传统的经济生活开始改变   
②使中国传统的经济面临严峻挑战
③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④大幅度提高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编】五口通商之后,洋商从中国收购的农副产品,以丝、茶为大宗。受丝、茶大量出口的影响,大部分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上述历史现象
①从横向角度上看,这是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必然结果    
②此时中国在对外贸易上仍处于出超的地位
③促进了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洋商在华已经开始走向资本输出的道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把为外商服务的采办员或管事称为“买办”。其人数由1854年的50人发展到1900年的20000人左右。近代中国买办队伍壮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小农经济瓦解市场扩大
B.两次工业革命的不断推进
C.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
D.中外经济合作交流的频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这表明(     )
①中国棉纺织业水平下降    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③手工生产难以与机器生产竞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资本输出是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其根本目的就是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那么,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资本输出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A.主观上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B.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后,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是

A.土地国有代替私有 B.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民族工业开始萎缩 D.开始了对外经济交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这一现象造成(    )

货物
单位
1843年税率
1858年税率
棉花

6.54%
5.72%
印花布

14.25%
4.98%
棉纱

6.94%
4.86%

A.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已完全解体
B.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大量破产
C.列强控制了中国棉纺织业的命脉
D.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                                     

A.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洋务运动之后 D.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条件不包括:(  )

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C.民族资本家的自身努力 D.洋务企业的诱导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近代中国经济产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逐步瓦解自然经济
②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发展
③由于外国商业势力的侵入,洋行大量出现
④导致中国的贸易中心从广州转移到南京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反映了1844~1863年间广州和上海到埠的外国船只和吨位变化情况。这说明鸦片战争后(   )

年份
船只数
吨数
广州
上海
广州
上海
1844
1849
1863
306
331
867
44
133
3400
142099
142357
300500
8584
52547
964309

 
A.近代外贸中心逐步转移
B.上海开放程度高于广州
C.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
D.广州经济发展趋于停滞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的实质是 (      )

A.传统丝织业的发展 B.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民族工业的产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鸿章认为,开口通商“于中国利害参半,未为全失”。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一认识方法的是(   )

A.“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
B.“都门被围御园火,五口通商弭兵祸”
C.“租界中沉淀的不仅是罪恶,亦有工业文明的积累”
D.“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新出现的经济形态有
①自然经济     ②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④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书记载:“苏南虽近洋场,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记叙还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营生的事实。”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B.小农经济已完全破产
C.商品经济陷入困境 D.纺织品产量高、品种多
来源:商品经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苏联解体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