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高中历史

明清时期,苏州、杭州和景德镇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共同标志是(   )

A.“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出现
B.行业分工和生产过程的分工非常细密
C.官营手工业占据优势,迅速发展
D.商品生产过程中劳资双方雇佣关系的确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明神宗实录》
材料二:1757年,清朝乾隆皇帝诏告天下,划定广州十三行为全国唯一对外贸易口岸,史称“一口通商”。
材料三:(陈启沅)岁甲寅(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壬申岁(1872年)返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南海县志》卷21
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的。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                                           ——人教版历史教材必修二
(1).材料一反映的社会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2).材料一所反映的生产方式与材料三、四的有什么不同?
(3).材料二表明当时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种政策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从材料四中可以看出,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特征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史料记载,明神宗派出大批税监到各地横征暴敛,几乎是“无物不税,无处不税,无人不税”,造成“商贾断绝,城邑罢市”;清朝“关沣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脚之税”,正税之外,还有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上述情况在当时最主要的消极影响是

A.遏制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B.制约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C.助长了土地兼并的现象 D.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表明了“机户”与“机工”之间存在着                                                       

A.租佃关系 B.雇佣关系 C.人身依附关系 D.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手工业行业中出现,这手工业是

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外资手工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

A.广州的“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政府实行专卖制度,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农业是古代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之上,古代中国商业产生并不断发展。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是什么?封建统治者执行这一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与唐朝以前相比,宋朝以后我国商业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2006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乔家大院》以明清时期的商帮为原型。请问明清时期的著名商帮有哪些?
(4)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战斗中被打垮………”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清政府采取了哪些“不顾时势”的政策?这一政策造成的消极影响有哪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神宗时,吕坤在奏疏中说:“洮兰之间小民,织造贩货以糊口,……弃业桑农者数百万人,提花染色,日夜无休。”……杭州人张瀚的祖先,成化末年有织机一张,从事纺织,所织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家业大饶”,成为雇佣“机工”的“机户”了。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出现的新的经济现象是什么?(2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主要经济因素。(2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它与材料三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4分)
(3)材料三说明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

 
自耕农·地主
佃农
工场主
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裕劳动力
C.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普及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D.不利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株赢”。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

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 B.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
C.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1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佣了1140名工人,其中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1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阶段及阶段性特征。(8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有较大的进步
C.苏州丝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是(     )

A.出现了不少工商业繁荣的城市 B.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制瓷行业中出现很细的技术分工 D.纺织行业中出现由“机户”开设的机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