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高中历史

西欧各国从15世纪起,纷纷采取重商主义政策,鼓励、支持本国商人发展对外贸易,开拓海外市场,并设立许多享有垄断特权的贸易公司,如英国的几内亚公司、东印度公司,法国的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等。清王朝与此相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坐视已出洋的中国商人和华侨惨遭杀戮而不闻不问。在清代建立之前,已有大量中国商人和华侨在南洋经营商业和航海业,在东南亚贸易中占有优势地位。康熙帝禁止中国商人前往南洋贸易后,限令南洋一带的中国商人必须在三年内回国,否则“不得复归故土”。雍正帝更规定:“其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1740年,荷兰殖民者在巴达维亚屠杀华侨万余名,清政府竟坐视不问,说这些华侨是“在天朝本应正法之人,其在外洋生事被害,孽由自取”。南洋一带的中国商人,因而陷于腹背受敌的困境,中国在东南亚贸易中的优势地位很快就丧失殆尽了。
请思考:在世界历史向近代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欧分别实行了怎样的经济政策?对各自历史的发展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内地无足轻重之物,载之番境皆为珍品。是以沿海居民操作小巧技艺及女工针绣,皆于洋船行销,岁收入番岛银洋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
――《中国古代经济史纲》
材料二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享饥寒寥劫为非之患。
——《论南洋事宜》
材料三 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沿海对外贸易的有益之处。
(2)根据材料三的政策归纳其危害,你怎样评价这一政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主,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请回答:
(1)“大户”和“小户”各指什么?
(2)大户和小户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3)这反映了什么地区何种性质的社会经济形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时,松江有“卖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业,从店中给酬取直”。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松江绝大多数劳动者成了雇佣工人
B.卖袜店商人直接支配生产,变成资本家
C.松江棉纺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表明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已解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标志是(    )

A.手工业的水平超过前代
B.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C.手工业作坊增多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中后期有人作《醒世词》描绘世态人情:“世间人睁眼观见,论英雄钱是好汉。有了他诸般趁意,没了他寸步也难。……人为铜钱,游遍世间。求人一文,跟后擦前。”   
材料二 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晋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之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        
——摘自《杯居漫录》
材料三  明中后期上海人陆揖反对“财节则民可与富”的禁奢主张,认为“关越之易为生者,其大要在俗奢、市易之利,……使其相率而为俭,则逐末者归农矣。”
——摘自《蒹葭堂杂著摘抄》
材料四  “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掌握国家命脉)也”。
——摘自王夫之《黄书》。
请回答:上述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怎样一种社会风气与观念?结合当时历史背景指出这种风气与观念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结合右图《乾隆二十五年发给中国商人的海外渡航证明书》,对明清两代实行闭关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封关闭疆.一慨禁绝外商来华贸易
B.落后于世界潮流
C.其目的在于防范西方殖民入侵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存在是深层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阻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因素有 
①小农经济  ②闭关政策    ③重农抑商政策    ④官营手工业  ⑤家庭手工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的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后,“除了技术不发展的情况以外,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需要的物质条件都具备,”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社会已在发生“本质的变化”,生产进入到工场手工业阶段。请结合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状况评价上述观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的人物,小说描写了施复夫妇由小手工业者发展成为机户的过程,在当时他们:

A 他们的经历在江南是十分普遍的。
B 他们受到了政府的支持发展很快。
C 他们主要从事农业也兼营手工业,产品大部分自己消费。
D 他们在当时的社会上仍然是少数和个别现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裕劳动力
C.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普及
来源:珠海市普通高中毕业班模拟考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齐国>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织作冰 琦秀……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汉书.地理志》
材料二: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材料三: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矣.”
-----《孟子.尽心上》
材料四: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衣履天下”的纺织原料是什么?材料二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的一个纺织业中心城市,材料四的中心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3)比较材料三,四在经营方式上有何区别?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来源:古代中国的经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萌芽虽有壮大,却无突破。其根本原因是(  )
A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入
B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C中国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
D 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来源:古代中国的经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是( )
A“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B“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C“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D“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

来源:古代中国的经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资本主义萌芽与传统手工业区别的有( )
①是否为市场的需要,为购买劳动力增殖利润而进行生产②劳动者是否被集中在一起从事生产 ③生产过程中是否是雇佣关系④ 生产过程中是否出现劳动力的出卖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