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建立和发展了一整套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这套制度包括的内容有( )①察举 ②皇帝征召 ③按军功授爵 ④奖励耕织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西汉在地方实行编户制度,这一制度的最大特点是( )
A.实行赋税与行政管理的一体化 |
B.税种单一 |
C.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 |
D.实行的是秦朝的征税办法 |
“和亲”是我国古代汉族政权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一种政策。西汉时王昭君出塞反映的是( )
A.带有屈辱性的和亲政策 |
B.是汉、匈之间和平友好的重要表现 |
C.汉族统治者拉拢匈奴贵族的手段 |
D.从根本上遏制了匈奴贵族的贪欲 |
“举秀才,不识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段话充分反映了( )
A.两汉时期察举制的弊端 |
B.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腐朽 |
C.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影响 |
D.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危害 |
西汉的编户齐民承担国家赋税和兵徭役的标准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 | B.“民贵君轻”的思想 |
C.“性善论” | D.“大一统” 的思想 |
决策权是权力机构中的核心,也是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焦点,下列各项中不能反映这一点问题的是
A.设立刺史 | B.设立中朝 | C.设立三省六部 | D.设立军机处 |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不包括( )
A.解除朝中大将的兵权 |
B.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 |
C.由中央派遣文官担任州的长官 |
D.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 |
唐高宗时,三朝元老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完整的法典,颁布前的草拟政令首先出自( )
A.尚书省 | B.门下省 | C.中书省 | D.皇帝 |
下表所示为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进士科与明经科相比
|
初试 |
二试 |
三试 |
明经 |
选《札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
答时务策三道 |
进士 |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
作诗、赋、文各一篇 |
作时务策五道 |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A.更为重视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 |
B.弱化考生对儒家经书学习的倾向较为明显 |
C.对考生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要求较高 |
D.成为当时录取考生数量最多的一种考试科目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语)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二 (明太祖语)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也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自《明史记事本末》
材料三 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移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故阁臣无不惴惴俱者。
——摘自《皇明大政记》
请回答:
(l)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上的看法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三,说明明朝中期内阁大臣的职权和地位。
(3)综合上述材料,评价唐、明两朝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异同。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