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的三省六部制最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办事效率 |
B.避免权臣独揽大权以加强皇权 |
C.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
D.防止军阀割据势力的膨胀 |
唐初统治者重视水利建设,根据唐朝制度,一道治理黄河的诏令从草拟到执行必须经过( )
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
D.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户部 |
唐朝初年和明朝初年君主专制郡的到了加强。然而,唐初出现了贞观之治,明初显的却是政治黑暗、危机重重的局面。造成这两种不同现象的关键在于唐明两朝( )
A.朝代的治国思想不同 | B.皇帝的具体措施不同 |
C.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 | D.阶级关系的状况不同 |
关于科举制在隋唐时期的作用,下列提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打破了门第限制 |
B.削弱了皇权 |
C.有利于选拔人才 |
D.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
材料一:下图取自吴师道《昭君出塞图》。
昭君出塞
材料二:吴师道《昭君出塞图》中题曰:“平城围后几和亲,不断边烽与战尘。一出宁胡终汉世,论功端合胜前人。”王峻《题明妃出塞图》云:“塞上香风暗度时,琵琶声急马蹄迟,美人一曲安天下,愧煞貔貅百万师。”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西汉初对匈奴采取什么政策?
(2)实行这一政策的历史原因和两汉时的现实原因是什么?
(3)汉初实行这一政策有何积极意义?
(4)请你对上面两首诗的观点作一简要评述。
材料一:汉刺史乘传周行郡国,无适所治。中兴所治有定处。旧常以八月巡行所部,录囚徒,考殿最。初岁尽诣京师奏事。中兴但因计支,不复自诣京师。
———《通典·职官》
材料二:中平五年(188 年)春……黄巾余贼郭大等起于河西白波谷,寇太原、河东。三月,屠各胡功杀并州刺史张懿。太常江夏刘焉见王室多故,建议以为:“四方兵寇,由刺史威轻,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以致离叛。宜改置牧伯,选清名重臣以居其任。”……朝廷遂从焉议,选列卿、尚书为州牧,各以本秩居任。以焉为益州牧,太仆黄琬为豫州牧,宗正东海刘虞为幽州牧。州任之重,自此而始。
———《资治通鉴》
材料三: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天子自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自江陵以西至巴、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京师、内史,凡十五郡。公主、列侯颇邑其中,而藩国大者夸(跨)州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矫枉过正矣。虽然,高祖创业,日不暇给,孝惠享国又浅,高后女主摄位,而海内晏如,亡狂狡之忧,卒折诸吕之难,成太宗之业者,亦赖之于诸侯也。
———《汉书·诸侯王表序》
材料四:(高祖)五年,东克项羽,即皇帝位。八载而天下乃平,始论功而定封;讫十二年,侯者百四十有三人。时大城名都民人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裁什二三,是以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逮文,景四五世间,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子孙骄逸,忘其先祖之艰难,多陷法禁,殒命亡国。
———《汉书·高惠高后孝文功臣表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简述两汉时期刺史制的发展变化。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东汉末年改州为牧的目的和结果。
(3)根据材料三、四回答:为什么说汉初实行封国制是“矫枉过正”?
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
B.颁布“推恩令” |
C.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
D.颁布“附益之法” |
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作用的各项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分散了相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
B.调整了地方与中央的关系 |
C.提高了行政效能,完善了中央机构 |
D.进一步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尚书省,尚书令一人,正二品,掌典领百官。其属有六尚书……门下省,侍中二人,正二品。掌中纳帝命。相礼仪……中书省,中书令二人,正二品,掌佐天子执大政,而总判省事,凡王言之制……皆宣署申覆,然后行焉。
——《新唐书》卷46、47
材料二: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缙绅虽位及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三: 凡赋役之制有四:一曰租、二曰调、三曰役、四曰杂徭。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布加五分之一……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有事而加役者,旬有五日免其调,三旬则租调俱免。
——《大唐六典》
根据上述材料,指出隋唐时期确立的主要制度,并结合这些制度的作用分析唐朝前期出现盛世局面的原因。
司马光著的《资治通鉴·赤壁之战》载:“初,鲁肃闻刘表卒,……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群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这段话中的“孙讨虏聪明仁惠”的“讨虏”是指( )
A.爵名 | B.官名 | C.籍贯 | D.郡望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大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是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百万机,独断一人至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断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材料二:明大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请回答:
(1)唐太宗与明太祖在制度设置上看法有何不同?
(2)唐太宗认为“稳便”的途径是什么?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是什么?
(3)根据材料,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看法从根本说是否矛盾?从制度角度说明你的认识。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