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沿袭隋朝实行的三省六部制,但唐高宗时改“民部”为“户部”。改“民部”为“户部”的原因是
A.税收制度的改变 | B.避讳的需要 |
C.政治体制的改变 | D.土地制度的变化 |
关于西汉时期刺史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 | B.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而产生 |
C.是皇权加强的表现 | D.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是刺史的主要职责 |
人才是关系到国家兴衰的重要因素,我国古代选拔人才制度经历了多次重大变化。
请回答:
(1)从先秦至明清时期我国实行过哪些著名的选官制度?
(2)试分析隋唐、明清时期我国实行的选官制度在当时所产生的影响。
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相关。这场战争发生于
A. | 公元前2世纪早期 |
B. | 公元前2世纪晚期 |
C. | 公元前3世纪早期 |
D. | 公元前3世纪晚期 |
历史上很多事件具有标志性意义,影响着历史的发展方向,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意义是?
A.标志着全国统一的完成 |
B.标志着中国古代相权和皇权矛盾的基本解决 |
C.标志着地方分裂势力被最终消灭 |
D.标志着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 |
以下材料是淝水之战前夕前秦君臣对战争形势的分析,请认真阅读后回答问题。
材料1“(苻)竖曰:“……今略计吾士卒,可得九十七万……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吾强兵百万,资仗如山……以吾击晋,校(较)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
材料2京兆尹慕容垂(鲜卑族人)言于竖曰:“弱并于强,小并于大,此理势自然,非难知也。以陛下神武应期,威加海外;虎旅百万,韩(信)、(白(起)满朝,而蕞尔江南,独违王命,岂可复田之以遗于孙哉!”
材料3 阳平公(苻)融曰:“……群臣言晋不可伐者,皆忠臣也,愿陛下听之”,“鲜卑、羌虏,我之仇雌,常思风尘之变以逞其志……(今)轻举大事(伐
晋),臣恐功既不成,仍有后患,悔无及也!”
材料4 太子左卫率石越曰:“且彼(晋)据长江之险,民为之用,殆末可伐也!”
——以上均摘自《资治通鉴》晋纪二十六
请回答:
(1)材料1中苻坚的话流霹了一种什么情绪?它将对战争发生什么影响?
(2)材料2、3、4中,三位大臣的话是否都是忠言?试加以分析。
(3)淝水之战的结局对历史发展有什么影响?
西汉建立之初,在继续实行郡县制的同时推行封国制,产生的后果是( )
A.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 | B.完善了地方行政体制 |
C.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 D.影响了统一稳定的局面 |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
A.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 B.将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 |
C.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 D.在地方上设节度使,掌握经济和军事大权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科举考试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通过设立各种科目公开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创始于隋,形成于唐,完备于宋,强化于明,至清趋向衰落。历经1300余年,对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观念和社会风尚有重大影响。
——《中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二:诗赋是唐代科举考试中的重要考试项目。唐初考试由于“明经多抄义条,进士惟诵旧策,皆无实才”,乃下诏进士加试诗赋。作诗赋既要具备足够的自然常识、文化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并要有激情。这一切都有助于活跃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感情。但科举考试在于选拔官吏,并非选拔诗人,诗赋作得好,并不一定善于吏治。唐代宗时礼部尚书杨绾批评开元、天宝之际的进士“以声律为学,多昧古今”,“六经则未尝开卷,三史则皆同挂壁”(《旧唐书》 卷一一九 《扬绾传》)。他认为经史知识是居官所不可缺少的。北宋的王安石,南宋的朱熹,从不同的观点出发,前者认为诗赋无补于治国,后者认为诗赋无助于人的道德修养,都要求取消诗赋。但直到清末,诗赋一直是进士科的考试项目。
------《中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三:宋代科举考试告示
-----《中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四:南闱放榜图(清代科举考试江南乡试放榜图)
——《中国大百科全书》
根据以上材料,选择恰当角度,对上述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作点评。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