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宋真宗时)经济发展很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担心真宗知道了库藏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间疾苦……”下列根据此段材料得出的认识,错误的是

A.宋代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B.真宗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
C.李沆是个节俭宰相 D.李沆是个关心民间疾苦的宰相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走向高度成熟的时期。下列关于其“成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建立了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的中央行政体制——三省六部制
B.创立了被西方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的选官制度——科举制
C.建立了古代世界上最完备的法律体系——唐律
D.发展完善了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机制——监察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边疆地方政府全无御敌之兵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书》记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周制所丧……”为此秦朝开创了:

A.三公九卿制 B.皇帝制度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承秦制”的表现不包括

A.承袭和发展了监察制度 B.承袭和发展了郡县制
C.承袭和发展了赋税制度 D.承袭和发展了严刑峻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被东汉政府击败后西迁,最终引发亚欧民族大迁徙的草原游牧部落是

A.南匈奴 B.北匈奴 C.突厥 D.蒙古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做出了如下评价“(它)就是一个……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这一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隋唐时期的中枢权力体系是( )

A.三公制 B.三省制 C.一省制 D.内阁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元史•地理志》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为统治如此广阔地域,元实行( )

A.郡县制 B.三省制 C.一省制 D.三司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元代的地方行政区划采取“犬牙交错”原则,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行省级单位,江南各省多逆地理形势呈南北狭长状。此举主要是为了

A.遵守祖制实行地方分权 B.“强干弱枝”抑制行省力量
C.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 D.依据山川走势分行省辖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当今教育和人才竞争正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个新视点和着力点。宋真宗赵恒在《劝学诗》中有云:“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该诗反映了
①当时读书成为人生的目的 
②考试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 
③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 
④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材料中描述的和知州争权者应是

A.西汉的刺史 B.北宋的通判 C.明朝的锦衣卫 D.清朝的军机大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武则天时期,未经考试而“起家至御史,评事,拾遗.补阙者,不可胜数”,时人讽刺这种现象“补阙连年载,拾遗平斗量”。这种现象表明

A.武则天反对科举制 B.武则天夸大自己的政绩
C.科举制不能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 D.武则天不拘一格广揽天下人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穆在《国学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下列能够说明唐代“委员制”的有
①宰相辅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  
②诏令需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 
③诏书需三省六部长官共同议决 
④ 拟诏,审核和执行机构共掌国事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民间流传的《杨家将》中,经常发生一旦边关有战事,宋朝就选拔将帅带兵出征的现象,这实际上反映了宋朝

A.“荒年募兵”制的实行 B.“更戍法”的实行
C.将帅指挥受制太多 D.贡举制的实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