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发展的趋势是
①皇权逐渐加强 , 相权逐渐削弱
②中央权力逐渐加强 , 地方权力逐渐削弱
③政府职能部门权力逐渐加强 , 宦官权力逐渐削弱
④内阁权力逐渐加强 , 六部权力逐渐减弱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阅读下面这段材料:
朱熹在总结北宋败亡的教训时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 《朱子语类》
请你想一想:
(1)北宋是怎样吸取五代藩镇的教训,尽夺藩镇之权的?
(2)朱熹关于北宋败亡原因的观点你同意吗?查一查有关资料,说说你的观点。
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走向高度成熟的时期。下列关于其“成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建立了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的中央行政体制——三省六部制 |
B.创立了被西方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的选官制度——科举制 |
C.建立了古代世界上最完备的法律体系——唐律 |
D.发展完善了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机制——监察制度 |
下图为甘肃居延出土的西汉晚期丝织墨书“张掖都尉棨信”。“张掖”别称甘州,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镇。“都尉”汉朝官名。“棨信”为古代传递命令的信物或过关凭证。从这件文物中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有
①汉朝疆域西至陇西地区②汉代用丝绸作为书写材料③汉代丝绸之路存在军事保障④汉朝公文用隶书书写
A.①②③ | B.①② | C.②③ | D.①③④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材料中涉及到的选官制度分别是( )
A.世官制和科举制 | B.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 |
C.察举制和科举制 | D.科举制和八股取士制 |
著名学者赵汀阳说:“对于任何统治来说,智力精英都是最危险的潜在反叛力量……(科举制)利用人性弱点而成功地摆平了智力精英集团。”可见,科举制度( )
A.确立了皇权的统治地位 | B.根除了潜在的反叛力量 |
C.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 D.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
鉴于天然气供求矛盾短期内难以根本缓解,发改委要求把确保居民生活用气放在第一位。如果在唐代,此项工作最终由哪个部门来落实( )
A.工部 | B.吏部 | C.礼部 | D.户部 |
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
时期 |
两宋 |
明清 |
比例 |
51%以上的进士 |
43%的进士 |
任官前出身 |
平民 |
贫寒家庭 |
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C.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拨和公平、公正
《新唐书·百官制》:吏部尚书一人,正三品……掌文选勋封考课之政。据此判断,吏部官员的主要职能是( )
A.起草政令 | B.审核政令 | C.掌管文教 | D.选拔官吏 |
《唐摭言》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该材料主要说明了( )
A.科举制是在隋朝时创立的 | B.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
C.唐朝进士科为世人所推崇 | D.当时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考试 |
《通典·职官》记载:“…··乘传周行郡国,无适所治。中兴(指东汉建立)所治有定处。旧常以八月巡行所部,录囚徒,考殿最。初岁尽诣京师奏事。”材料中“乘传周行郡国”的是
A.太尉 | B.监御史 |
C.刺史 | D.御史台 |
有历史学家说道:中国历史五千年以来,所有改朝换代、革命成功,或是王朝的建立者,没有一位是状元出身的,甚至有的还是落第秀才出身。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A.科举考试内容单调乏味 | B.考生知识局限 |
C.选用人才主要为统治者服务 | D.选用人才文化素质较低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