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完善的含义是( )
A.中央机构设置的增加 |
B.地方权力的进一步分散 |
C.皇权的进一步加强 |
D.中央各部门权力得以相互制约 |
在民间流传的《杨家将》中,经常发生一旦边关有战事,宋朝就选拔将帅带兵出征的现象,这实际上反映了宋朝( )
A.“荒年募兵”制的实行 | B.“更戍法”的实行 |
C.将帅指挥受制太多 | D.贡举制的实行 |
此项制度使“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下列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 )
A.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
C.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
D.妄说百代行秦制,军功授爵成黄粱 |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无不打上君主专制的烙印,其中《百家姓》中姓氏的排序就能体现出来。流传至今的《百家姓》版本很多,其中有一位收藏爱好者藏有这样一种版本,其首句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由此可推断这一版本的《百家姓》最早可能出现在( )
A.西周 | B.西汉 | C.唐朝 | D.宋朝 |
宋司马光谈到“凡择言事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知晓治体”。这里的“言事官”是指( )
A.丞相 | B.监察官 |
C.内阁首辅 | D.军机大臣 |
清朝有学者说“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据此可知,学者认为元代行省制度( )
A.使地方缺乏实行割据的地理基础 | B.导致地方治安难以维持 |
C.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 D.造成地方行政效率低下 |
下面人简表,分析导致人口户数剧减的主要因素( )
皇帝纪年 |
公元纪年 |
人口户数 |
人口指数 |
太祖开宝九年 |
976年 |
3 090 504 |
100 |
仁宗庆历八年 |
1048年 |
10 723 695 |
346 |
徽宗大观四年 |
1110年 |
20 882 258 |
676 |
高宗绍兴三十年 |
1160年 |
11 375 733 |
368 |
光宗绍熙四年 |
1193年 |
12 302 873 |
398 |
A.政治形势 B.生产力水平 C.社会动荡 D.思想文化
易中天先生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指出,皇帝对官员常有一种复杂的心理。一方面,他离不开官员;另一方面,他又近乎本能地认为帝国的事情会坏在这帮家伙手里。下列哪些属于皇帝为了避免“帝国的事情会坏在这帮家伙手里”而采取的措施( )
①汉武帝设中朝 ②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
③元朝设中书省 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历史发展证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有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下列我国古代的选官标准中能体现这一认识的是( )
A.按军功选官 | B.按门第选官 |
C.科举考试选官 | D.按品德选官 |
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这项制度”指的是( )
A.世官制 | B.察举制 |
C.九品中正制 | D.科举制 |
隋唐时期,宰相都是可以坐的。到了宋朝,太祖认为坐着对皇帝不敬,就把椅子撤走了。到了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由坐到站再到跪的变化,说明了( )
A.中央集权的强化 | B.封建等级秩序的模糊 |
C.君主专制的加强 | D.古代礼仪制度的不断发展[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之法最终被隋唐开始的科举制所替代。这种变化反映出
A.官僚政治替代贵族政治 | B.小农经济的重大突破 |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 D.儒学思想开始成为选拔标准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