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如果被认为是“逆子”,他在道德上根本就站不住脚;如果被认为是“乱臣”,他在政治上就直不起腰来;如果说他“卖国”,那他根本就不是人了。这种观念最早被中国人普遍接受是在( )
A.秦朝 | B.汉初 | C.宋代 | D.民国 |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指出,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汉唐时期绩效考评有比较配套的机制……汉代有“上计制度……上计吏由郡守的僚佐担任,每三年计一次。……汉代将全国分为十三州,也即十三个监察区……中央设十三名刺史为监察官,各负责一州的监察事务。……汉唐时期还有一种临时性突击考评地方官吏的辅助手段,其主要形式是巡查。……汉唐时期重视对考评结果的应用,在俸禄增减、品阶升降、职位变动、荣辱予夺等方面都体现了不同考绩的结果。
材料二 英国没有专门的和单一的反腐败机构,负责反腐败的机构分散于议会、司法部门、审计部门以及政府部门内部,从而形成了广泛的反腐败网络。……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法律的国家。……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
材料三 相对来说,英国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灵活的监察制度。……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时至19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议会监察专员法例》,并正式成立了英国议会监察专员署。
材料四 自1938年8月到1943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先后制定了《惩治贪污暂行条例》、《惩治贪污条例》等有关廉政建设的法规,在1943年2月召开的西北局高干会议上,边区政府对王震等22名克己奉公,功绩卓著的干部以隆重的表彰和奖励,毛泽东逐一为每份奖状题字,使受奖者感到莫大的光荣。同一次会议上,王华亭等6人因违法乱纪受到开除党籍或严重警告处分。
材料五 1939年边区参议会成立,这既是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民意机关,又是一个最高权力机关。人民通过参议会行使选举权,参议会的选举以直接的无记名投票方式,凡赞成民主抗日的不分民族、阶级、党派、性别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参议会对政府官员行使监督权和罢免权。边区政府还设置审计处行使行政监督和经济监督的职权。边区政府对违法乱纪依法严惩,边区高等法院曾处死了逼婚不遂而杀人的黄克功和利用职权侵吞公款3050元的肖玉壁等。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唐时期政府对官吏监察考评的措施。除上述之外,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古代的监察制度。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英国近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四、五,概括陕甘宁边区政府所采取的廉政措施及意义。
(4)综上所述,中国当前的反腐倡廉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现实意义?
下表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
唐 |
宋 |
明 |
清 |
河南 |
15 |
16 |
2 |
1 |
江苏 |
7 |
8 |
17 |
49 |
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据《通典》载:“太后(武则天)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永隆中始以文章取士。及永淳之后,太后君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寖以成风。”这一措施的主要影响是 ( )
A.打击了传统门阀贵族 | B.提高了儒学独尊地位 |
C.选拔了经世致用人才 | 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
宋初,内地人民用铜钱向边民购马,但边民却将铜钱铸造成铜兵器,到处侵扰。为此,宋实行茶马互市,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以布帛、茶叶、药材等换马的物物交换方式。这可用来说明
A.边疆地区有较强的军事实力 |
B.经济政策制定在于维护封建统治 |
C.北宋时期经济模式大大倒退 |
D.守内虚外导致北宋积贫积弱 |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们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
C.母族亲属关系收到重视 |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这四根“支柱”对于中央集权的作用不包括 ( )
A.郡县制度: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
B.尊儒制度:使儒家思想上升为官方哲学 |
C.科举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 |
D.国有专营制度: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保证中央财政收入 |
有学者认为:从政治体制演变看,宋代是从“皇权—吏员”体制向“皇权—士大夫”体制转型的时期。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科举取士的发展完善 |
B.重文轻武观念的影响 |
C.义理之学思想的浸染 |
D.官僚体制的日益完备 |
赵翼《廿二史札记》曾说,汉人“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同时“汉诏多惧词”,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儒生群体进入政权 | B.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 |
C.士人官僚的“规谏” | D.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 |
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对儒家的态度不同,但根本着眼点都是( )
A.压制知识分子 |
B.区别对待古文化 |
C.完善法律机制 |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1)材料一反映唐代推行的哪种制度?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材料二 《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2)汉、唐、北宋、明朝统治者为防范相权过重的威胁,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朝设立行省制是为了( )
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通知区域 |
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
C.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 |
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