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西藏和平解放
高中历史

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要和平,争民主”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打倒列强,除军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下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力量变化趋势的描绘,较为准确的是(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华社曾发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日出东方力挽狂澜灯塔指引星火燎原进京赶考
B.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
C.力挽狂澜进京赶考日出东方灯塔指引星火燎原
D.力挽狂澜日出东方进京赶考星火燎原灯塔指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全球通史》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

A.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经济确立
B.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中国的近代化》)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

A.国民革命的兴起 B.土地革命的开展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战略反攻的开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路风雨一路歌”,28年风雨历程,28年岁月沧桑,从1921到1949,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
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曾为井冈山题词:“井冈出,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
材料二  1937年7月中旬,周恩来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蒋介石,宣言宣布:“(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统辖……”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该宣言。           ——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三 右图是1945年《大公报》登载的一张珍贵的历史照片 —“双雄会”,记录的是毛泽东到重庆后同蒋介石相互祝酒的场景。

材料四 “总统府俨然是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宫。地上、走廊上碎纸乱飞,一片狼藉。走进最里头一幢房子……写字台的旧历翻开到4月23日。”
(1)结合所学,指出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宣言》的主要内容与中共在土地革命战争
时期政策的不同之处。(6分)
(3)指出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取得的主要成果。(4分)
(4)材料四反映的事件有何重大意义?(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六大的报告中重点阐述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结果怎样?(5分)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简要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走俄国人的路”(并举例)和“走自己的路”各指什么?(4分)
(3)从中你对中国“走什么路”的问题有何认识?(1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南京静海寺         图二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图三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材料二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mot).ernity)和“传统”(trA.D.ition)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分别指出图一、图二、图三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3分)
(2)材料二中“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4分)
(4)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什么?(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3周年。回顾1919年到1949年的那段非凡、充满巨变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回答下列问题。
(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何地的工人罢工,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如何?
(2)为了战胜强大的敌人,共产党和国民党曾经两度联手,请分别概括指出他们合作战斗取得的主要成就。
(3)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标志和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别是什么?
(4)1947年,哪一支部队的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三大战役中的哪一次战役最先打响?
(5)1949年,哪一次会议讨论新中国的成立的问题?请你拟订一个探究的题目研究上述问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静海寺因为浓缩着中国近代厚重历史而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
——《光明日报》
材料二 

材料三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外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这场战争…… 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和“传统”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五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榖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根据《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
请回答:
(1)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主体高1.842米和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悬挂,这跟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
(2)分别指出图6、图7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
(3)材料三中“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表现。
(5)在材料五中,你认为《申报》把“国”字改为“”的用意是什么?请对上述祝词进行简要评价。并概括指出辛亥革命没有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如图,五十年来,人民英雄纪念碑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精神象征。下面是选自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四幅浮雕:

                  

                    
材料四 从l840年到l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对鸦片战争的共同认识是什么?用材料二中的哪一结论可以说明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2)指出材料三中图二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地位。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课堂上老师组织同学们讨论: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问题。你认为下列哪个小组讨论的观点是正确的。

A.第一小组的结论:两国革命目标相同,都是用武装斗争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B.第二小组的结论:两国革命道路相同,都是由城市到农村,武装夺取政权
C.第三小组的结论:俄国是无产阶级领导,中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
D.第四小组的结论:俄国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在学习西方政治模式的历程中,其学习对象经历的演变是        (  )

A.英日式——美法式——俄国式 B.英日式——俄国式——美法式
C.美法式——英日式——俄国式 D.俄国式——美法式——英日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的代表们在天安门广场,挥铲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毛泽东当场宣读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三年以来”的人民解放战争可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举战绩一例。(3分)
(2)试概说“三十年”期间,中国共产党探索具有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并取得成功的事例两个。(3分)
(3)从“一千八百四十年”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中国人民开始学习西方,探索现代化之路。请仿照下例,另举两例。(3分)
例: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自强求富
(4)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浴血奋斗,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宝贵经验和惨痛的教训。这一切对于我们走现代化道路有什么启迪?(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研究毛泽东的思想变化过程,某研究者收集了以下史料:
史料一 : (注释:年)在长沙,我第一次看到报纸——《民力报》,那是一份民族革命的报纸,刊载着一个名叫黄兴的湖南人领导的广州反清起义和七十二烈士殉难的消息。我深受这篇报道的感动,发现《民力报》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材料。这份报纸是于右任主编的,他后来成为国民党的一个有名的领导人。这个时候,我也听说了孙中山这个人和同盟会的纲领(注释:)。当时全国处于第一次革命(注释:)的前夜。我激动之下写了一篇文章贴在学堂的墙上。这是我第一次发表政见,思想还有些糊涂。我还没有放弃我对康有为、梁启超的钦佩。我并不清楚他们之间的差别。所以我在文章里提出,把孙中山从日本请回来当新政府的总统,康有为当国务总理,梁启超当外交部长!
——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毛泽东自述》(1936年6月毛泽东接受斯诺采访时自述)
史料二:下图为1911年8月1日《民立报》的影印件,记有“七十二烈士”的报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史料一中有三处(标有①②③序号)需要注释,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校勘和注释。
(2)依据史料一,毛泽东当时赞成在中国实行什么政体?属于什么性质?(2分)
(3)毛泽东为什么说自己当时“思想还有些糊涂”?康有为、梁启超与孙中山及毛泽东三者所走的救国道路有何不同?(8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西藏和平解放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