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西藏和平解放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1945年8月,《大公报》社评说:“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该报道反映出当时国人期盼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C.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D.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概念是反映历史研究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以下对一些历史概念的解读正确的是(     )


三教合一
在中国宋代开始出现佛教、道教与儒学融合发展的情形

三角贸易
盛行于15~19世纪以贩卖非洲黑奴为主的野蛮殖民活动

三民主义
其核心是民主主义,有两个重要原则: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三大战役
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

 
A.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工厂死在接收上, 鸟窠做在烟囱上。……,民主涂在嘴巴上, 自由附在条件上,议案、协定归了档,文章写在水面上。……,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中国命运在哪里,挂在高高鼻子上。”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报纸既是时代的晴雨表,也是历史的风向标。下图报道《解放南京》头条新闻对当时民主革命的影响是(  )

A.揭开了战略反攻的伟大序幕
B.宣告国民党政府统治被推翻
C.表明国民党军队被彻底消灭
D.标志着全国获得完全的解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9年7月,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把中国革命的原因归结为:一、人口太多,“土地受到不堪负担的压力”;二、西方思潮“激起骚动和不安”。这种看法的错误主要在于   

A.混淆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用表面现象掩盖了事物的本质
C.混淆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受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学者德克·博迪在《北京日记》中述及“通货膨胀再次发生”,“大逃亡开始”,“南方战役”,“投诚”,“一个王朝的覆灭”等。这些现象最有可能集中出现于

A.1911—1912年 B.1924—1925年
C.1936—1937年 D.1948—1949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描述1947年下半年情况的是  

A.“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B.“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正忙”
C.“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 D.“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成就。”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

A.解决了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
B.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C.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
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发文称:“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实行独裁。”此文发表的背景(   )

A.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B.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C.解放战争即将胜利 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归根结底是一个民族运动,是具有民族独立和中国近代化两个内容的民族运动,而民族独立是第一位的;而现代史上(指1949年以后的历史),这两个问题仍在继续,只有二者的位置发生了历史性的进步的变换。”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家性质的变化 B.国际形势的变化
C.政权性质的变化 D.主要矛盾的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较准确地反映以下一组图片的主题的是(  )

A.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B.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C.开创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D.探索中华文明复兴之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天下安危系一身,弥天下勇壮军魂。双十协议应运生,中华人民主浮沉。”能准确反映该诗歌的历史史实应该是( )

A.重庆谈判 B.西安事变
C.政协会议召开 D.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报道:“对西方而言,这一事件已是巨大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这是自俄国革命以取得的最伟大胜利;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样将意味着和平。”文中“这一事件”
隐含着作者某种强烈的价值判断的是(    )

A.中国赢得民族抗战伟大胜利
B.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D.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终胜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份报纸在发刊词中宣布自己的任务是:“发挥中央政府对于中国苏维埃运动的积极领导作用……组织大规模的革命战争,推翻帝国主义国民党的统治。”这份报纸应该是(    )

A.国民革命时期的《中华民报》
B.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中华》
C.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华日报》
D.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日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蒋介石日记:“正午约毛泽东谈话半小时,余示以至诚与大公,允其所有困难无不为之解决,而彼要求编其28师之兵数。”这则日记可能写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B.西安事变时期
C.重庆谈判时期 D.北平和谈时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西藏和平解放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