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求和割地华夏声咽忍顾黎民血;看今朝,喜迎回归举国同庆再造中国魂。”下列各项中,最符合这幅对联主题的是
A.开国大典 | B.“文革”结束 | C.改革开放 | D.香港回归 |
香港政府为庆祝回归10周年,推出了一首名为《始终有你》的主题歌。其中唱道:“明艳紫荆风中争胜,找对了路径,花瓣开得繁盛。”香港走上歌词中的“路径”是在
A.20世纪60年代 | B.20世纪70年代 | C.20世纪80年代 | D.20世纪90年代 |
“一国两制”构想的总体目标是为了
A.解决香港回归问题 | B.解决澳门回归问题 |
C.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 D.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
邓小平早在1984年就提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必须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该观点着重强调的是
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B.一个中国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 |
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
D.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
1992年10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九二共识”,这里的“共识”主要是指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C.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 D.扩大两岸交流与合作 |
台湾国民常主席马英九在接受台湾《中国时报》专访时说:“光是一个徐蚌会战都是上百万人的伤亡,那是不堪回首的往事。”对马英九的说法,以下理解正确的
A.马英九认为徐州会战的牺牲实是不值得 |
B.马英九反对解放战争 |
C.马英九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两岸问题 |
D.马英九认为历史的悲剧将再次上演 |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一。“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确切含义是
A.一个国家.两种法律制度 | B.一个国家,两种经济制度、 |
C.一个国家,两种文化制度 | D.一个国家,两种社会制度 |
2009年12月20日,澳门特别行政区新一任行政长官崔世安宣布就职,成为自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以来的第三任行政长官。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于
A.1999年12月20日 | B.1997年12月20日 |
C.1997年7月1日 | D.1999年7月1日 |
1958年7月,台湾当局利用美国进攻黎巴嫩的机会叫嚣“反攻大陆”。7月18日晚,毛泽东作出炮击金门的指示,意在击美,支援阿拉伯人民。8月底,美国撕下了“盟友”的假面,丢下台舰掉头遁去。毛泽东决定以民族大义为重,暂缓收复金、马,并亲自写下《告台湾同胞书》,指出“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由此可见当时
①地区局势动荡不安 ②中共有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想法
③美国避免与中国发生正面冲突 ④“台独”势力开始猖獗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中国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分别是
A.1997年、1998年 | B.1997年、1999年 |
C.1995年、1999年 | D.1997年、2000年 |
“香港是大陆最大的转口基地,第二大出口市场,第三大贸易伙伴。……香港地区的顺利回归使得大陆与香港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分工不存在任何障碍。”使香港地区“顺利回归”、与大陆经济往来“不存在任何障碍”的主要原因是( )
A.“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 B.澳门回归促进了两地经济的交往 |
C.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 | D.香港经济的发达 |
2005年12月24日汪道涵先生去世,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认为:“‘汪辜会谈’签了四项协议,是两岸关系的最高峰。”新党主席郁慕明在哀悼电文中说:“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九二会谈”促成了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 |
B.“九二会谈”达成了“一国两制”的共识 |
C.“汪辜会谈”受到海峡两岸的一致欢迎 |
D.“汪辜会谈”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
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首次成功实践,其历史背景不包括
A.近代历史的遗留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
B.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日益提高 |
C.大陆与台港澳地区的交流日益频繁 |
D.双方达成“九二共识”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