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贯主张爱国一家。统一祖国,人人有责。希望台湾当局以民族利益为重,对实现祖国统一的事业作出宝贵的贡献。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上述材料出自
A.1979年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 |
B.1981年发表的《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
C.199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
D.1995年发表的《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
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中说道:“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深圳中英街开始流传着一个谜语:1997年之后是什么?”历史发展揭示出的谜底是
A.经济特区 | B.“九二共识” |
C.特别行政区 | D.澳门回归 |
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台北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
B.台胞期盼台湾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
“雄风乍展阴霾扫,喜电欣传瘴雾收。闻道香江回祖国,合携瓶钵作春游。百年奇耻今朝雪,十亿神州气象新。”下列各项中,最符合这一诗词主题的是
A.开国大典 | B.“文革”结束 |
C.改革开放 | D.香港回归 |
“不管是文明的什么组成部分一民族或文化特征——只要一进入中国,它们就都并入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方式的哺育。”下列选项,不能论证该观点的是
A.五权宪法 | B.中山装 |
C.邓小平理论 | D.一国两制 |
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条件中,最为重要的是
A.新中国已经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
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
C.“一国两制”的构想为有关各方接受 |
D.改革开放使综合国 力大大增强 |
在香港回归十周年的庆典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一句话,中央政府关于香港大政方针的宗旨,就是为了香港好、为了香港明天更好,就是为了香港同胞好、为了香港同胞明天更好。”关于香港的大政方针的特别性与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不同表现在
A.社会制度 | B.实施目的 |
C.设立区域 | D.时间期限 |
1979年全国人大宣布的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表现在
①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等岛屿
②美国断绝与台湾外交关系,遏制了台独势力
③两岸相互投资设厂
④台湾当局对“三通”的限制逐渐放宽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老兵高秉涵利用回乡探亲的机会,带回100多个国民党老兵的骨灰坛,完成了这些老兵“回家”的遗愿。2012年高秉涵当选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他的当选主要反映了( )
A.台湾老兵浓烈的思乡之情 |
B.国人对待同胞、生命和历史的尊重态度 |
C.抗日战争的重要地位和历史意义 |
D.高秉涵为加强两岸交流作出了贡献 |
台湾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在接受台湾《中国时报》专访时说:“光是一个徐蚌会战都是上百万人的伤亡,那是不堪回首的往事。”对马英九的说法,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马英九认为徐州会战的牺牲实在是不值得 |
B.马英九反对解放战争 |
C.马英九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两岸问题 |
D.马英九认为历史的悲剧将再次上演 |
2014年1月1日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5周年。它的发表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 )
A.宣布采取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
C.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 | D.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 |
“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求同存异”中的“异”的本质内涵是指
A.不同的国情 | B.不同的社会制度 |
C.不同的经济水平 | D.不同的生活习惯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