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高中历史

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世界史研究领域开始大谈“复辟与反复辟斗争”问题,其代表论文《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封建王朝复辟问题》指出:“任何一次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都是经过长期、反复、曲折、复杂的阶级斗争而实现的”,“反动的统治阶级”,“在被推翻之后”,“总是千方百计地企图复辟”。可见,当时世界史研究

A.侧重英法国际关系的演变
B.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认真贯彻了“双百”方针
D.受到中苏关系变化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69年《人民日报》对联合国不满、批评和谴责的文章占当年该报纸关于联合国政治类文章的71.43%,1970年为17.24%,1971年为3.13%。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三世界国家控制了联合国
B.尼克松访华改善了中美关系
C.中国国内“左”倾思想得以根除
D.中国对美政策做出调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这表明(    )

A.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
B.与苏联结盟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政策
D.“求同存异”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国际会议以“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为主要议题,可以说是第一次提出了南南合作的思想,为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开辟了道路。这次会议最有可能(    )

A.1954年日内瓦会议
B.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C.1955年亚非会议
D.1971年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长期的外交实践中,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交公报中。下列选项中,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理解正确的是(    )

A.只适用于处理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B.最初是为了处理好中国与邻国关系而定的
C.标志着中国已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与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相违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让企图离间中苏关系的杜鲁门大失所望。然而,对杜鲁门来说,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事情,最糟糕的事情是毛泽东决定消除美国在华的全部势力。中国这一举措(    )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C.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僵局 D.巩固了新中国的主权地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么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符合该材料主题的理论或政策分别是(    )

A.求同存异、四项基本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求同存异、市场经济理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评价某次国际会议:“新中国外交官第一次在异国集中面对世界各主要大国,参与讨论解决当时世界上最敏感和最重要的地区冲突,为亚洲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此评价是基于这次国际会议上

A.中国政府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C.周恩来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了首次会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哪些政策是在中国国家领导人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发生根本转变以后实施的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②中国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③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④与美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8年到1949年初,中共中央确定了一个重要的外交方针,将承认问题由新政权的单向“被承认”变成与外国政府之间的双向承认。毛泽东把它概括为(     )

A.“求同存异” B.“一边倒”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另起炉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这一认识基于周恩来(    )

A.号召亚非国家实行不结盟政策
B.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促成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1955年召开的某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这次会议的地点在

A.北京 B.万隆 C.日内瓦 D.纽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3年6月5日,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但……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其意在说明

A.“冷战”并不影响不同制度国家间的交往 B.“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已不符合国情
C.外交工作将迎来宽松的外部环境 D.外交工作在国际社会取得重大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早在1947年3月,毛泽东向有关外事人员谈起外交问题时就说:“中国人要掌握自己的命运,”“等我们进城后,将不承认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和它的对外关系。”这一看法后来发展成为下列哪一方针(  )

A.“另起炉灶” B.“求同存异” C.“一边倒” D.“不结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这表明(    )

A.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
B.与苏联结盟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政策
D.“求同存异”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