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年—1927年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工人运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北伐胜利进军,革命浪潮席卷全国,这一切,都始于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建立,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以破裂告终,但……它展示出了革命的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十年之后,……国共两党终于又一次握手。
——摘自《第一次握手》
(1)阅读材料一和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国共两党前两次握手的作用。
材料二: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身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定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摘自《尼克松回忆录》
(2)材料二中1954年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总理握手的政治背景是什么?促成1972年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尼克松说这次历史性的握手使“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标志“另一个时代开始”的事件是什么?
材料三: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胡锦涛指出:“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在国际社会上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
(3)请你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在开展外交活动时是如何“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的。
材料四: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4)“九二共识”是指什么?影响台海和平稳定的因素有哪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中国建立后的外交方略具有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民不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就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
材料二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
材料三 我们将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推动相互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我们将继续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我们将继续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深化传统友谊,扩大务实合作,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要求和共同利益。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新中国初期的什么外交政策?这一政策与当时怎样的世界格局有关?
(2)据材料二,指出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
(3)材料三中,胡锦涛强调中国应致力于发展同哪些国家的关系?这反映了当前中国外交政策的什么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955年3月1日,丘吉尔在对众议院的一次演讲中指出,新式武器除改变战争外,还改变了国际关系。它不仅威胁着象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他断言:和平是恐怖(核武器)生产出来的健壮的孩子.   
材料二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的宗旨……中国早就向世界庄严宣告,不论现在还是将来,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胡锦涛在法国国民议会的演讲
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新式武器(核武器)如何“改变了国际关系”。(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原因。试举两例说明中国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所做的贡献。(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6年4月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发表了以“了解是信任的基础”为题的重要演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7世纪至18世纪初,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把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他们发展了朱熹的“人治中有法治”的思想,提出了“人类历史也和自然界一样,为自己固有的‘法’所支配。支配一切民族的一般的‘法’就是人类理性”“政治、法律制度要从人的现实生活环境出发”等。中国形象变为了启蒙思想家手中的一件武器。
——克吕耶斯《论十七、八世纪法国文学中对中国现实的取舍》、霍尔巴赫《社会体系》
(1)结合法国当时的情况,说明启蒙思想家将“中国形象”作为武器的原因。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于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独立宣言》
(2)启蒙思想鼓舞了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独立战争。请就美国《独立宣言》中的一段话加以说明。
“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
——胡锦涛
(3)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外交活动时是如何“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中国的外交,始终奉行于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个月内与其他国家正式建交情况
1
1949.10.3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2
1949.10.4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3
1949.10.5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4
1949.10.6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5
1949.10.6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6
1949.10.6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7
1949.10.7
波兰人民共和国
8
1949.10.16
蒙古人民共和国
9
1949.10.27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0
1949.10.23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11
1950.1.18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1)结合材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建国初期对外关系的特点,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3分)
材料二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参与本届世博会的,既有周边睦邻,也有远方来客;既有欧美发达国家,也有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既有国家机构,也有国际组织。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从建国初到新时期我国外交格局发生的变化。(4分)
(3)从2008年的奥运外交到2010年的世博外交,这是中国与世界全面交融互动的两次大跨越,揭开了中国外交大发展的新篇章。结合史实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外交是内政的外延,它牵涉到国家的安全与生存。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上卷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止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 摘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跪地外交的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外交成就得益于怎样的外交基本政策。列举建国初期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
(3)纵观中国百年来外交的风雨历程,你可得到什么认识或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

(1)为材料一中图一漫画写一句主题词。(1分)图二中国外交的失败说明了什么?(1分) 
老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是我们探究历史的珍贵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请将照片加以分类,并将图序号填写在下表中。

  类        别
  图  序  号
屈辱的外交
 
独立自主的外交
 

 
(3)图④ 中外交部长乔冠华开怀大笑的原因是什么?2001年中国外交有哪些突出成就?请举一例。
材料二 新世纪,国际格局从结构到组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地缘格局、战略关系和政治关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4)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2分)  
材料三 虽然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的不同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历史上长期不断的相互战争一直是它们的负担。经过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战争之后,许多人终于感觉激烈冲突的代价太大了,战争不再对任何国家有益。苏联的“势力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惑力。
——马文·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下卷
材料四 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宣布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91年12月,欧共体12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简称《马约》,希望将欧共体由一个经贸集团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经济实力并执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政治实体。1993年,《马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更名为欧盟。                                            
——《历史必修一》(人民版2000年)
(5)根据材料三,简要归纳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2分)
(6)根据材料四,列举欧洲走向联合过程的重大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主要特征。(3分)
(7)上述史实反映了中外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由此,你得到什么认识?(1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中国的外交,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初期采取了什么外交方针?
材料二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面对形势的急速变化,中国政府“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其中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这个战略的核心……
——张清敏《新中国外交战略六次演变历程:60年的调整和创新》
(2)材料二中“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是指什么?
材料三

(3)材料三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什么“作为”?
材料四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参与本届世博会的,既有周边睦邻,也有远方来客;既有欧美发达国家,也有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既有国家机构,也有国际组织。
材料五 内政决定外交。随着国内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相应地要求外交战略进行调整……改变长期奉行的“以政治划线”的外交思维,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实行对外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目的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确……
——郭伟伟《新中国外交六十年——从创立走向辉煌》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四、五,概括指出新中国外交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决定这种变化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日本、冲绳、台湾、南越、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总统在美国堪萨斯城对世界格局提出了“五个中心”的看法。他认为,美、苏、中、西欧和日本是世界的五个力量中心。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面执行尼克松主义的一项内容,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关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
——《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材料三 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的对华政策,当时中国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方针?(2分)
(2)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4分)
(3)据材料三分析中国改善中美关系的因素。中美关系的改善会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4分)
(4)在认识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方面,材料二、三的角度有何不同?你认为导致角度不同的因素有哪些?(5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有“世界历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一直以其独特的报道风格和对中国发展及中美关系的关注,而受到世人的瞩目。

材料一  1949年2月7日,毛泽东首次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上(右图),图中毛泽东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1)据材料一,《时代》周刊为什么选择毛泽东为封面人物?你怎样理解图中的“民主统一”?其实现对中美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材料二  1950年12月11日《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是:RED
CHINA'S MAO。周刊封面的基调为红色,在人物的周围还画有许多红色的蝗虫。
(2)材料二中,周刊的封面为什么要这样设计?(2分)
 
材料三   1972年2月6日的期刊,标题是: Nixon's China Odyssey。画面表现了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见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歌舞表演。其中,Odyssey(旅行)在英文中是一个具有积极乐观含义的单词。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
  
材料四 2005年6月,《时代》周刊以“中国的新革命”为题,用20多个版面做了一组有关中国崛起的特别报道,导语则为“中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相互谅解才是出路”。

(4)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四中“导语”的认识。(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口号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个时期,都留下过许多有着时代特色的口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振兴中华”是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时率先喊出来的。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中提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他把兴中会的纲领概括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金冲及《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材料二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材料三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作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表达中华民族获得新生自豪而又自信的经典口号。
材料四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革命加拼命”、“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大干了再大干,超产了再超产,奉献了再奉献”、“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备战、备荒、为人民”等众多口号深深铭刻在每个中国人心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要想富,先修路”、“家养一只兔,不缺油盐醋”、“少生孩子快致富”、“发展才是硬道理”、“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的标语口号,成了大街小巷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不少口号还成了口头语,广为流传。
(1)“振兴中华”是个人价值与民族利益相结合的产物。试述这一口号出现的时代背景。
(2)材料二中的口号出现于哪一重大运动中?简述这一运动对民主革命产生的重大影响。
(3)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史实,从政治和外交两个方面说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历史论断。按要求完成下表。

(4)据材料四,分别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口号的显著特点,并分析形成各自特点的主要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8年是周恩来总理110周年诞辰。周恩来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兼外交部长,在国际上有着广泛的影响。下面是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的周恩来。

图1  1951年6月18日。标题是:共产主义分子周恩来。下面的小字是: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
图2  1954年3月10日。标题是:红色中国的周恩来。下面的小字是: 一边参与战争,一边谈论和平。
图3  1971年11月8 日。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据图1,“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这句话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含义是什么?
(2)据图2和所学知识,“战争”和“和平”分别是指什么?你如何看待《时代周刊》所说的“战争”与“和平”的关系?
(3)据图3和所学知识,“中国人来了”的具体标志是什么事情?美国对“中国人来了”持何态度?为什么?
(4)1976年周恩来与毛泽东两位伟人相继去世后,关于他们的话题越来越多。美国《时代》周刊载文说:假如中国今天好像正在走第二步,或者也许甚至第三步,那么功劳首先应该归于周恩来。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时代周刊给予周恩来总理极高评价的原因有哪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中国建立后,在外交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材料一 中苏关系是影响中国外交关系的重要方面,观察邮票中的信息,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苏关系反映出新中国什么样的外交方针?它对新中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材料二 新闻图片《乔的笑》,把1971年某次国际会议的瞬间定格在瞬间。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为何
乔冠华部长会如此开怀畅笑?出现此永恒瞬间的国际政治因素有哪些?下列两图说明当时中国外交出现什么重要变化

材料三 如下新闻报道及相关图片,说明当今中国外交有何特点?
[新华网北京1月19日电]:(注:指2010年)中国1990年开始派遣军事人员参与联合国主导的维和行动,2000年起派遣维和警察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迄今,中国累计已有1.4万多人次参与24个联合国维和行动;目前仍有2100多名中国维和人员在10个任务区执行各类维和任务。 目前中国维和人员在海外的主要分布国家有:刚杲(金)、利比里亚、黎巴嫩、苏丹、海地等六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积极开展对外交往,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在道光时代(1820—1850年)的人的目光中,不
过是让夷人管夷人。他们想那是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国际交往不断扩大和深入,拓展了新中国的国际空间,促进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也有利于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表中的A、B、C表示建国以来,我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发展关系的几个重要的时段。(例如,D时段表示90年代前期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此时段不是选择作答的内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材料一所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治外法权”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2)任选A、B、C中的一个时段,分析在该时段我国与相应类型的国家发展关系的背景和政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洲除日本外,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亚洲的绝大多数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独立的,独立初期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由政治独立发展到经济独立。······1955年,来自亚非29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第一次亚非会议,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内容包括经济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等部分。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材料二 二战后,亚洲经济得到发展。20世纪六十年代的日本是资本主义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七十年代新加坡、韩国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是“七十年代的奇迹”;七十年代末的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开始迅速发展;八十年代,沙特阿拉伯由“骆驼加帐篷”的农牧业国家发展为“喷气机加计算机”的石油富国;印度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亚洲经济导论》
材料三 1991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韩国汉城通过了《韩城宣言》,正式确立该组织的宗旨与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贸易壁垒。
——《当代世界经济和政治》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亚非会议做出的重要决定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给亚洲国家独立运动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洲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加坡、韩国出现“七十年代的奇迹”的共同原因。
(3)材料三表明亚洲各国的经济关系正在向什么趋势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