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日邦交正常化
高中历史

“日本臣民可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这项规定应出自下列哪一条约(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义和团揭帖写道:“焚黄表,生香烟,请来各洞众神仙……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德哭连连。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定将山。”义和团这种狂热情绪主要来白于(    )

A.朴素的爱国热情 B.对社会矛盾的科学分析
C.知识分子的宣传 D.对清朝政府的正确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作为台湾附属岛屿之一的钓鱼岛,历史上很早就属于中国管辖,这一点可见之于中日史籍图志,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代日本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了钓鱼岛(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观察下面的漫画,它反映了发生在19世纪晚期的一场侵华战争:中年大汉被一小个子打得鼻青脸肿,而一帮西方人在一边袖手旁观。判断通过这场侵华战争,列强获得的侵略权益是(    )

A.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等五处港口
B.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C.今诸国驻防之处,系廊坊……山海关等
D.遇有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处置,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事官照办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
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
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
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和约批准后,清帝下罪己诏日:“去岁仓促开衅,征兵调饷,不遗余力。而将非宿选,兵非素练,纷纷召集,不殊乌合。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其万分为难情事,言者章奏所未及详,而天下臣民皆当体谅也”。战后签订的这一和约(   )

A.最早规定了外国军舰可以到长江口岸航行
B.首开了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的恶例
C.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遭到破坏
D.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秩序的建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学者统计,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的书籍有129种之多,但是之后的几十年中,日本翻译中国的书籍仅有16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午战争后中日交恶,文化交流锐减
B.中国已经落后,日本不再以华为师
C.中国战败之后,不再向日传输先进文化
D.日本崇尚西学,中文翻译人才匮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中叙述了这样的场景:“有六位学士路遇义和团,因身边带有铅笔一支,洋纸一张,便被乱刀拿下。还有一家因有一根火柴,结果一家八口全部被杀。”这反映了义和团(   )

A.滥杀无辜百姓 B.盲目排斥洋货
C.极端排外情结 D.维护传统社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的关系良好,贸易和文化交往十分频繁。与此同时,中国与联邦德国之间处于对立状态。1955年,联邦德国与苏联建交后,中国逐步推动与联邦德国的民间往来。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日益紧张,中国与民主德国关系降到了冰点。70年代初,联邦德国调整"新东方政策",决定改善与中国的关系。1972年10月,两国外长在北京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决定互派大使。此后,两国的交流活动迅速升温。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等

材料二

1993年,德国实施"新亚洲政策",十分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德国企业认为在中国"差不多所有行业都有前景",纷纷进军中国市场。1998年,德国总理施罗德将实现外交政策"正常化"作为重要目标,对外不依附于任何国家,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并与中国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出现多元认同"。中国认为加强中德在多极化世界中的合作,有利于提高各自国际地位,扩大各自在国际上的活动余地,并促进世界和平、安全和稳定。2004年,中德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建立"具有全球责任的中德战略伙伴"关系,中德关系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摘编自吴友法《德国现当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7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德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德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

来源:2020年全国卷Ⅰ高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图占据,三海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历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这则材料反映的是列强发动的哪一次侵华战争(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 D.抗日战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D.《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当列强为议和大纲激烈讨论之际,在京议和大臣实际上被完全排除在外。李鸿章抱怨说:‘此次办理和议,事极艰窘……(各使)自行商议极其秘密,无从揣测,惟先办祸首一节,则倡言不讳。’”据此判断,与该次议和直接相关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辛丑条约》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该条约的签定导致(   )

A.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清政府在财政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
C.清政府在军事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 D.形成帝国主义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其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近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二  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简析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的含义。
(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中的观点。
(3)概述材料三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阐述三次战争对中华民族的不同影响。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化的主要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史上,帝国主义未能瓜分中国的最主要原因是

A.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B.帝国主义同中国封建势力的矛盾
C.义和团运动对侵略势力的打击
D.中国人民不屈的反抗斗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中日邦交正常化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