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 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
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主要是基于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中国近代先进人物在向西方学习方面,呈现出不断深入的趋势。导致这种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
A.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成果的先进性 |
B.中国知识分子提倡和传播西学 |
C.列强入侵,西学不断涌入中国 |
D.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
19世纪末2O世纪初,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变革。以下变革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②学习西方制度,变法已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
③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④政治制度出现里程碑式的变化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②④ |
C.②①③④ | D.②①④③ |
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不同于以前两次鸦片战争的是
A.威胁清政府统治中心京津地区 | B.以镇压中国人民革命为借口 |
C.遭到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 | D.试图以武力实现其侵略目标 |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1875—1898)在《虎丘道上》写道:“愿使江涛荡寇仇,啾啾故鬼哭荒丘。”意指敌寇的魔爪使美丽的苏州在被迫开埠后出现了故鬼吼哭的荒丘。这种惨状发生在下列哪一次战争之后?(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 |
光绪皇帝曾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邓世昌英勇牺牲是在( )
A.三元里抗英中 | B.黄海海战中 |
C.威海卫战役中 | D.反割台斗争中 |
现在的学者提出一种观点:“义和团运动,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戊戌维新失败后的一种‘反动’。”这里的“反动”主要针对义和团( )
A.抵抗西方列强入侵 | B.反对君主专制统治 |
C.排斥一切西方事物 | D.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
鲁青在《从十五世纪出发》中说道 :“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19世纪末打在中国背上的“鞭子”,给中国带来的是(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B.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
C.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 D.清王朝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 |
王尔敏在《拳变时期的南省自保》中写道:“庚子五月,拳乱起于近畿,仇洋杀教,围攻使馆,以致酿成巨衅,东北尤罹浩劫。而南方各省,得免于兵祸,保全半壁河山,实由于各督抚应付得力,其重要关键,则在南省立约互保的成功。”(立约互保指南省与列强立约和平相处)这说明
A.清中央政府对东南互保运动的认可 |
B.东南督抚认清了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
C.中央集权在晚清时期遭到严重削弱 |
D.东南互保运动得到后世历史学家的基本肯定 |
“当西方被定性为侵略者和剥削者(魔鬼般的西方)时,义和团对西方的反抗使中国的爱国者深感满足,并被冠以赞美之词。然而,当西方被看成是现代生活的源泉(天使般的西方)时,义和团那种毁坏西方电报电话设施、铁路和汽船的行为,则往往成为造成严重困境的缘由而遭到严厉的遣责。”上述材料体现的史观有
A.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
B.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
C.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 |
D.全球史观、文明史观 |
有关《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只割占了台湾,在日本占领台湾过程中受到台湾人民激烈抵抗 |
B.由于巨额的赔偿,清政府局部调整了对近代经济的政策 |
C.在通商口岸设厂,使日本占领了中国内地的市场 |
D.在德黑兰会议上,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占领土归还中国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