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日邦交正常化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被看作是美国侵略中国新阶段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该政策

A.得到了列强的认可 B.表明美国承认列强的在华特权
C.可使美国在华获得的权益居于列强之首 D.有利于美国加快侵华步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关条约》规定:“所有添设口岸,均照向开通海口或向开内地镇市章程程一体办理,应得优例及利益,亦当一律享受。”下列哪一城市属于“添设口岸”之一 

A.重庆 B.广州 C.上海 D.天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八款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这一条款应出自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1909年春刊发在上海《时务报》上讽刺清政府的漫画。某学习小组对此进行解读,最恰当的是

A.灵活的策略 B.洋人的朝廷 C.无奈的选择 D.末日的徘徊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来,对洪秀全及太平天国评价问题的讨论一直未曾停止。胡绳说:“从所代表生产关系来说,资产阶级是一比农民阶级先进的阶级,但从反帝反封建的积极性上说,农民阶级远远超过资产阶级。”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  

A.革命史观 B.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 D.现代化史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02年2月,《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澳大利亚人)说过:“我们在‘暴乱’(指义和团运动)中并无所失。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这是因为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今后外国进出中国的关税,中国必须和外国进行协商
C.清政府已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中外交往密切,关系恢复到和谐状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约有l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八,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长迅速
C.资本输出基本来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
D.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年,清政府户部奏议说:“就中国目前财力而论,实属万不能堪。然而和议既成,赔款已定,无论如何窘急,必须竭力支持。”同时,“很多汉人目睹了满族政权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据此,与奏议中“和议”“赔款”相关的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
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
③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   
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⑤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71年,中日两国在琉球事件后谈判《中日修好条规》时,日本代表团坚决不同意清政府在条约中自称“中国”,要求只写“大清国”。清朝代表力拒:“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古迄今,由来已久,即与各国立约,亦仅只约首书写大清国字样,其条款内容皆称中国,从无写改国号之例”。对中日关于“中国”名称使用产生的争议,理解正确的是(   )
①日本实际上不承认清朝政权代表中国
②中国政府在外交活动中首次使用“中国”这一名称,故不被日本接受
③清政府在外交活动中“大清国”和“中国”同时使用,法律意义相同
④清政府据理力争是捍卫了国家尊严的行动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福建福州的一个纪念馆内,一檐柱上挂着一幅楹联“禁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鬼魂人心。”下列著作与此馆纪念的人最为密切的的应是





A
B
C
D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认为“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论是

A.“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一切的黑暗。”
B.“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C.“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D.“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史上有两个“辛亥”年,在这两年,中国各发生了一次重大革命运动,关于这两次革命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中国政治民主化历程的里程碑 B.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金冲及教授在其《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一文中提到,甲午中日战争
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

A.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前途问题 D.促使中国认清所处的国际地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中日邦交正常化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