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900年,90个中国港口处于外国势力的实际控制中,基督教传教士在全中国范围内寻找皈依者,外国炮舰巡游在中国水域。”据此,列强得到内河航行权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中西交流 | B.洋货畅销内陆 |
C.威胁中国国防 | D.教案不断发生 |
阅读下图中晚清时期外国领事馆给其本国国民颁发的护照的具体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该护照
A.颁布的依据是片面最惠国待遇 |
B.证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
C.便利列强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
D.促使外国人必须遵守中国法律 |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能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
下图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的一场战事的图片(图中是在北京城中,各的国旗迎风飘扬)。该战事的后果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 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 |
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 | D.《辛丑条约》签订 |
一篇历史论文中指出:北洋舰队是洋务派标榜“御侮”、“自强”的样板,苦心经营凡二十年,耗银3000余万两,北洋海防经费支出总额,相当于同期江南制造局以及福建船政局从创办到中法战争爆发17年总支出之和……这种情况对于一个近于崩溃的封建国家更是不胜负担。这段材料
A.反映了清朝政府重视海防 |
B.正确指出了北洋舰队灭亡主因 |
C.揭露清朝政府统治腐朽的根 |
D.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的必然结局 |
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 )
A.否定其排外主义 |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
C.既赞扬又有否定 | D.全面赞扬与肯定 |
2009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时说“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 ( )
A.鸦片战争——林则徐抗英 |
B.《马关条约》——太平天国运动 |
C.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 |
D.《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
1905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当地居民在聊天,张三说:“我看见谭嗣同赴法场。”李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五说:“我读过《民报》。”赵六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你认为他们中说了谎的是( )。
A.张三 | B.李四 | C.王五 | D.赵六 |
日人植松良二之现场报道说:“此次入京之联军,……将校率军士,军士约同辈,自白昼公然大肆掠夺,此我等所亲见。计京城内富豪大官之居宅,竞无一不遭此难者,决非过论。”报道中的“联军”与哪一场侵略战争有关(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中日甲午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导致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此结论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 B.辛亥革命 |
C.维新变法运动 | D.义和团运动 |
一名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
A.1840年 | B.1860年 |
C.1895年 | D.1921年 |
北京城在一年多里一共被洗劫过四次:第一次是团民、第二次是(当时拱卫京师的甘肃地方部队)甘军士兵、第三次是联军、第四次回銮的官军。请推测下列人士身在北京经历过上述所有“四劫”的是( )
A.清朝恭亲王奕訢(1833-1898) |
B.文学家沈从文(1902-1988) |
C.民主人士梁漱溟(1893—1988) |
D.清朝咸丰皇帝(1831-1861) |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中国20世纪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
A.甲午战争和公车上书 |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
C.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 |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