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日邦交正常化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下图是1907年发表的漫画(注: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依次是:坛、提勺、漏斗、壶)。其政治寓意是

A.民族工业受到中外反动势力压制
B.清末新政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清政府已经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维新运动的反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义和团运动和维新变法的社会基础不同
B.义和团运动不符合维新变法救亡图存的主题
C.义和团运动与维新变法背后的支持力量不同
D.义和团运动与维新变法的近代化方向背道而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冲击一回应”曾是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强调挑战一刺激一机遇一进步的关
系。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模式的对应关系的一组是

 
外部的冲击
                 中国的回应
A
鸦片战争
开启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近代化运动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政权提出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
C
甲午中日战争
清廷实施军事改革,知识界与民众展开救亡图存斗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后的几年中,西方大规模的、似乎不可抗拒的入侵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文中省略掉的“……”应是 :(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戊戌变法 D.八国联军侵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有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毅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李新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王平说:“我家在东交民巷。”赵洋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史实

A.张毅 B.李新 C.王平 D.赵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列强在中国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归根结底是为了获取权益。在这一过程中,《马关条约》的特殊性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

A.割地方面 B.赔款方面 C.通商方面 D.投资方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
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戊戌变法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实行君主立宪制
B.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C.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D.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文中所说的四者认识正确的是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小王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你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

时期
领导阶级
纲领或指导思想
重大斗争
19世纪中期
农民阶级
平均主义
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末
资产阶级
兴民权、君主立宪
维新变法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农民阶级
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
20世纪初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A.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B.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C.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漫画中的“大饼”代表中国,而围着大饼的是手持匕首的列强,他们迫不及待地对着“大饼”下刀,唯恐落于人后,大饼的主人则只能振臂疾呼、望饼兴叹。漫画中的景象最有可能出现的时期是(   )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   )

A. 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 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 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 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内容是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C.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D.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

A.《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义和团运动的1898年应是

A.甲午年 B.戊戌年 C.庚子年 D.辛亥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中日邦交正常化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