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下图为刊登在《巴黎人》杂志上的一张名为“向北京进军”的法军海报,印证了1900年法国侵略中国的历史。这次侵略战争( )
A.将战火从江南扩大到了华北地区 |
B.导致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
C.逼迫清政府允许其在华投资设厂 |
D.使列强获得武装控制京津的特权 |
甲午中日战争后,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对有识之士的影响是( )
A.开始认识到中国落后于西方 |
B.开始思考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
C.开始寻求“王朝中兴”之路 |
D.开始研究策划政治革新之路 |
“它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与第一第二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其惨败代价之大足证我民族要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文中“它”产生于( )
A.太平天国运动 | B.洋务运动 |
C.义和团运动 | D.辛亥革命 |
针对某条约的某条款,大学士桂良认为:“夷人最怕花钱,任其自备资斧;又畏风尘,驻之(北京)无益,必将自去。”此事发生在( )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 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
C.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某一时期,当时清政府财政因巨大的赔款陷入严重的困境,遂命令各省设立商务局,主持设厂;颁发章程,奖励民营,从立法上奖励私人投资设厂。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发生于( )
A.鸦片战争前后 | B.19世纪六七十年代 |
C.19世纪末 | D.《辛丑条约》签订后 |
近代中国发生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事件,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②五四运动 ③黄海海战 ④国民大革命
A.①②③④ | B.③①②④ | C.①③④② | D.③②④① |
1900年6月初,在英国的汉学家道格思爵士认为“每一则来自北京的电报都使这样一种事实更加明显,中国邪恶的渊源是慈禧太后”。“北京的电报”所谈及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A.“京、津民众排外事件” | B.“东方雄狮的觉醒” |
C.“联军战事行动迟缓” | D.“4.5亿两,中国的慷慨” |
《俄国新闻报》说:要紧紧抓住中国甲午战争失败的“大好时机”,“干净利落地解决中国问题”。这里所说的“解决”主要是指
A.严厉惩治日本 | B.参与瓜分中国 |
C.稳定中国秩序 | D.策动联军侵华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云:我两人忠心为国,亦须筹顾大局。中国素未准备与外国交争,所招新兵,未经训练。今既到如此地步,中日系切近邻邦,岂能如此相争,久后必须和好。但欲和好,必须为中国预留体面地步;否则,我国上下伤心,即和亦难持久。……伊(藤博文)云:局面竞至于此,非余之过也。战端一开,伊于胡底,讵能逆料?……
——《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
材料二 李云:无论如何,总请再让数千万,不必如此口紧。伊云:屡次说明,万万不能再让。李云:又要赔钱,又要割地,双管齐下,出手太狠,使我太过不去。伊云:此战后之约,非如平常交涉。李云:讲和即当彼此相让,尔办事太狠,才干太大。伊云:此非关办事之才,战后之效,不得不尔。如与中堂比才,万不能及!李云:赔款既不肯减,地可稍减乎?到底不能一毛不拔。伊云:两件皆不能稍减,屡次言明,此系尽头地步,不能少改。
——《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
材料三 日本政府提交的和平条款汇聚了国内不同集团的各项要求。陆军坚持割占辽东半岛,这将便于日本控制朝鲜与北京。海军希望取得台湾,以此作为日后进军南亚的基地,同时也想租用辽东半岛。财界要求中方赔偿白银2亿两。进步党建议,鉴于即将到来的瓜分中国的行动,日本应占据山东、江苏、福建和广东。而自由党则力主割占满洲和台湾。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参与“马关和谈”的出发点。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李鸿章的理由发生了什么变化?联系材料一、二,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的各自态度有何不同?
(2)《马关条约》签订之后,中日之间取得和平局面了吗?据材料三和所学日本侵华知识,分析其原因。
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禁止本国报纸派记者采访战争过程,也拒绝外国记者随军采访。日本政府则启动了所有的宣传机器,宣传本国的开战立场,主张战争的正当性,允许外国记者随军采访和外国武官随军观战,赢得了西方国家的好评。清政府这一做法实质上是( )
A.未认识到舆论导向的重要性
B.出于军事保密的需要
c.专制体制加强对信息的管控
D.担心西方列强的干涉
某同学创作了一部话剧,其中有这样的情节:《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议论纷纷。下面是该同学设计的四句台词,其中存在史实性错误的一句是( )
A.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 |
B.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工厂,我们这些小工厂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
C.这么多赔款,砸锅卖铁也不够给的 |
D.听说青年学生有的去“东交民巷”使馆界抗议了 |
把《辛丑条约》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是因为该条约的签定导致( )
A.清政府在财政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 |
B.清政府在军事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 |
C.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D.形成帝国主义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