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和图2反映了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的两次历史性巨变。其共同点是
图1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图2 开国大典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 B.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
C.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 |
1949年10月,面对一个新中国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对于无数人来说,1978年开始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前者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 B.后者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
C.前者标志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 D.后者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在二十世纪中叶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开辟新纪元的大事,据右图回答这件事是什么:
A.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 |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C.国庆大阅兵 | D.解放战争的胜利 |
1949年1月19日,毛泽东、周恩来在一封电报中邀请宋庆龄北上参加“新的政治协商会议”。下列对“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
B.“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
C.“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讨论了国名、国旗、国徽等问题 |
D.“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有三名民主党派人士,分别是民革的宋庆龄、李济深和民盟的张澜。这说明中央人民政府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府 | B.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民主联合政府 |
C.共产党不居于领导地位的政府 | D.实行多党制的政府 |
历史纪年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在长安设太学发生于公元前2世纪后期
②“太祖”作为朱元璋的年号可以用来纪年
③中华民族取得抗战胜利是在民国三十四年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是在农历甲午年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提出:“在广泛的民主基础之上,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成立包括更广大范围的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在内的同样是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正式的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成立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这一主张的实现是通过( )
A.《双十协定》 | B.《和平建国纲领》 | C.《国内和平协定》 | D.《共同纲领》 |
历史纪年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梭伦改革发生于公元前六世纪初期 ②“太祖”作为朱元璋的年号可以用来纪年
③中华民族取得抗战胜利是在民国三十四年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是在农历甲午年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20世纪两次历史性剧变,这两次剧变都:
《大总统誓词》 《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创立公告》
①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②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③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④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某课题组在研究“社会主义运动”课题时,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错误的是
A.开国大典标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
D.十月革命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 |
下图是毛泽东致宋庆龄的亲笔信截图,毛泽东在信中写道:“重庆违教,忽近四年。……兹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请推断毛泽东邀请宋庆龄参加什么重要活动
A.七届二中全会 |
B.开国大典 |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 |
D.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
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
历史纪年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梭伦改革发生于公元前六世纪初期
②“太祖”作为朱元璋的年号可以用来纪年
③中华民族取得抗战胜利是在民国三十四年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是在农历甲午年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某日的英国《泰晤士报》用四版面刊登了来自香港记者的有关北京的报道,其中有这样的话;“这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所报道的事件应该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B.《共同纲领》的制定 |
C.三大战役的胜利 |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