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改革开放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于1982年全面修改了宪法,以后又通过四个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200多件现行有效的法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该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趋势是(    )
①系统化    ②法制化   ③地方化    ④制度化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跃进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跃进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其中,“铲除专制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和“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是指

A.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
B.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和“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
C.国民大革命、《共同纲领》和“依法治国”被中共十五大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法治”的名言,如《管子·明法解》“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现代社会的“法治”是指法律至上,法律对政府权力及对人民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政府与人民要共同尊重和遵守法律。下列各项中对上述两种“法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前者强调“君权”,后者源于“民权”
B.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C.都主张无论官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前者是“民治”,后者是“法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在我国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有

A.村务公开和村民评议 B.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C.乡镇政权建设 D.企事业单位工会建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些学者认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持续过程。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我国在民主政治领域取得巨大成就,是在建国后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
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多年的民主增量。下列内容属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增量”的有 (  )。
①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②健全与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④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9年,(中国)“选举法”修订,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这表时(  )

A.我国的民主进程开始于1979年 B.代表名额由偏向城市转变为城乡平等
C.农村取得了与城市平等的发展权利 D.代表名额由偏向农村转变为城乡平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把“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是在(     )

A.中共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五大 D.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飞跃是从铲除君主专制政治到奠定现代民主政治。 第二个巨大飞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建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制政治的基本轨道。”其中,“铲除君主专制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进入社会主义法制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指

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1954年宪法十一届三中全会
B.辛亥革命《共同纲领》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
C.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
D.辛亥革命1954年宪法“依法治国”被载人宪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明的爷爷退休前是市人大代表,小明在帮爷爷整理书籍时看到一部国家宪法,其中第五条第一款写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国家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这部宪法颁布实施的时间应是

A.1997年 B.1999年
C.1982年 D.1954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革开放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

A.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三大政治制度建立的标志
C.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制度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新中国建立以后,在民主政治的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新时期我国确立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①共同管理、团结一致 ②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③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自先秦开始已有“法治”的思想,其内涵随时间发展而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韩非子·难三》
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
——《韩非子·有度》
材料二
鉴于《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有不少缺陷,尤其是它仅为政府之规制而非为国民之规制,因而孙中山提出应另制新法。他在给参议院的咨文中说:“查临时政府现已成立,而国民组织之法尚未制定,应请贵院迅为编定颁布,以固民国之基。并据法制局局长宋教仁呈拟《中华民国临时组织法草案》五十五条前来,合并咨送贵院,以资参叙。”但被参议院拒绝。原因有两个,一是认为组织法的名称,不能包括“人权”的内容,因而主张制定一份名为“临时约法”的文本;二是认为立法如“受命于政府,有损立法独立之尊严”,应由参议院自行起草。
——徐矛《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阅读材料一,概括韩非子所说“法”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在当时的积极意义。
(2)材料二中,参议院关于“新法”的认识和孙中山有何不同?结合相关史实,说明参议院的主张是否得以实现。
(3)阅读材料三,针对当时“法”出现的问题,邓小平提出了哪些主张?结合所学,简述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成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某地1998年第一次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有876个村由村民直接提名确定候选人,实行了民主选举。该事件

A.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的结果
B.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推动了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实施
D.健全和发展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历届人大任期时间及召开会议的次数。以下各项是关于此表的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一届人大
1954—1958年
二届人大
1959—1963年
三届人大
1964—1975年
四届人大
1975—1977年
五届人大
1978—1982年
5
4
1
1
5

A.一届人大取代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全部职能
B.二届人大决定实施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C.三、四届人大受到“左”倾错误的干扰
D.五届人大将“依法治国”方针写入宪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在立法方面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的时期是

A.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十年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新时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改革开放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