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改革开放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共23分)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核心成果。古往今来,一个个法律和民主政治文献搭建起人类前进的阶梯。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西方史学家评价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成就时说:“不应看它没能做到什么,而应看它做到了什么。”
材料二 第3、8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11表 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材料三 “皇帝是帝国元首。……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
“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
——摘自19世纪七十年代欧洲两部重要的宪法
材料四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请回答:
(1)就当时的历史条件而言,雅典民主政治“做到了什么”值得我们肯定?《十二铜表法》明显地维护贵族的既得利益,但为什么仍然被视为平民的胜利?作为西方文明的源头,两者对后世西方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三中的两部宪法体现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什么特征?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两部宪法问世的共同原因。
(3)除上述两部宪法外,在世界近代史上,还出现过哪些重要的宪法文献或民主政治文献?(至少举三个国家的文献。3分)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请说出新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是由哪些制度构成?
(5)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民主法制建设。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是如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8分)阅读下列材料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 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 ...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 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一一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 1978年12月13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材料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观点?是在吸取什么历史教训情况下提出的?结合所学概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法制建设的主要表现。(6分)
(2) 综上,谈谈法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 3 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第 8 表  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秦律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都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材料三:我们,美利坚合众国的人民,为了组织一个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障国内的安宁,建立共同的国防,增进全民福利和确保我们自己及我们后代能安享自由带来的幸福,乃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和确立这一部宪法。     
——《1787年宪法》序言
材料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
——江泽民《在中共中央举办的中央领导同志法制讲座结束时的讲话》
(1)《十二铜表法》的出现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并指出它的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说明《秦律》反映了秦朝封建法制的哪些特点?
(3)你认为《1787宪法》对美国历史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4)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研究性学习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改革给我们高中生提出的一个重要学习课题。我校课外兴趣小组利用双休日在研究某一时段历史时发现和收集了下列四幅图片,并设计了一些探究问题,请你帮助他们解答一下。
请回答:
(1)整合上述历史图片,请你为他们拟定一个最恰当的具体探究主题。按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重新整理这些图片资料顺序。(填入图片数字序号)
(2)读图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3)图②与图③、图①与图④所反映的在革命与建设中两国道路有何差异?
(4)依据上述图片,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4分)
材料一 孔子对晋铸刑鼎予以猛烈抨击:“晋其亡乎,失其度矣!夫晋国将守唐叔之所受法度,以经纬其民,卿大夫以序守之,民是以能尊其贵,贵是以能守其业。贵贱不愆,所谓度也。……今弃是度也,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何以为国?”
材料二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材料三 拿破仑法典明确规定:年满20岁的“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人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这项原则否定了封建特权制,消除了等级差别。这就废除了旧法律加之于广大人们的各种政治歧视、人身束缚和苛捐杂税等。
材料四 据《新华日报》报道,江苏省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近几年全市管理的各类“民告官”案件进行复查调研显示,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总是败多胜少,1999年以来败诉率一直高居53%以上。普通老百姓与行政机关“对簿公堂”,无疑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在“民告官”诉讼中老百姓赢得胜利,更是一件令人欣慰而又值得赞赏的事情。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所谓“度”的含义以及对晋铸刑鼎予以猛烈抨击的理由。(4分)
(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有何进步之处?(4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材料四现象出现的法律制度和民众意识方面的因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法制观念和法律制度的发展历程的认识。(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知识分子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党关于知识分子政策正确与否,关系着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东方杂志》开展了“新年的梦想”征文活动,活动征文反映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动向。
       “新年的梦想”专栏文章名人梦想录(部分)

材料二 “新年的梦想”专栏文章来源统计表(共142篇)

材料三 1927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知识分子不是一个独立阶级,而是分别属于不同的阶级;只有一部分属于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和大地主阶级的反动知识界,是革命的敌人;绝大部分知识分子,包括学生界、中小学教员、小员司、小事务员、小律师、小商人等都属于小资产阶级,它与半无产阶级一样,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是革命的重要力量。               
——《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认识的曲折进程》
材料四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决定》规定:“凡受雇于国家的、合作社的或私人的机关、企业、学校等,为其中办事人员,取得工资以为生活之全部或主要来源的人,称为职员。职员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凡有专门技能或专门知识的知识分子,受雇于国家的、合作社的或私人的机关、企业、学校等,从事脑力劳动,取得高额工资以为生活之全部或主要来源的人,例如工程师、教授、专家等,称为高级职员,其阶级成分与一般职员同。”   
——《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认识的曲折进程》
材料五   1957年毛泽东说:“我们现在的大多数的知识分子,是从旧社会过来的,是从非劳动人民家庭出身的。有些人即使是出身于工人农民的家庭,但是在解放以前受的是资产阶级教育,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他们还是属于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
——《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认识的曲折进程》
材料六   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指出,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自己的知识分子,因此也可以说,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邓小平根据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知识分子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事实,认为绝大多数知识分子站在了工人阶级立场上,树立起无产阶级世界观,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表现出很高的觉悟,在思想上有了根本的变化,成为工人阶级自己的又红又专的知识分子。
——《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认识的曲折进程》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述当时知识分子提出了哪些近代化梦想? 哪些作者表达了社会主义的梦想? (8分)
(2)根据材料一,结合国际国内背景分析这一时期知识分子向往社会主义的原因?
(3) 根据材料二,分析这些征文的来源有何特点?
(4)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从材料三到材料六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认识发生了哪些变化?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依据各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从近代到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地位的变化及产生的作用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近代百年来,中国人对民主政治的追求矢志不渝,付出了巨大艰辛。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民国初年中国的政治发展其实应视为近现代中国史上的第一次民主转型。下图记录了1833~1915年“民主”、“共和”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的频率。

——《真假共和——1912中国宪政实验的台前幕后》
材料二 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1895~1913年“民主”、“共和”字眼出现的频率呈现什么趋势?当时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重大政治事件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的主要观点。
(3)分析近代中国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失败的原因。指出新时期我国是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四  2007年中国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活动。通过举办“中国年”活动,我们向俄罗斯人民展示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深入介绍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进一步增进俄罗斯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密切高层交往,加强政治互信;大力宣传世代友好的和平思想,加深中俄人民的传统友谊;交流双方经济建设的经验,挖掘两国在贸易、投资、科技、能源、航天、电信、人文、军事等领域的合作潜力,推动双方务实合作取得实际成果,进一步充实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物质基础。
展望新的世纪,我们愿同俄方一道,以举办中俄“国家年”为契机,携手共进,深化政治互信,加强战略协作,扩大务实合作,巩固睦邻友好,共创中俄关系的美好未来。  
(3)俄国十月革命深刻影响了20世纪初中国的历史进程。请举出典型史实。苏维埃政权成立后,苏俄(联)为推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请举出具体史实。
(4)根据材料四说明“中国年”活动为推动中俄关系发展发挥了怎样的重要作用?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9年,在“躲猫猫”“70码”“钓鱼执法”“邓玉娇”等重大事件的推动下,中国法制建设正艰难前行。
年初,涉嫌盗伐林木的犯罪嫌疑人李荞明在云南省晋宁县看守所非正常死亡,当地公安局通报的“躲猫猫”一词迅速凝结成一股强大的舆论动力,导致全国监狱的大整顿。
岁末,为阻挡强拆,成都妇女唐福珍自焚抗暴,该事件震动国务院,一部取代《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新法正在重重阻力中酝酿出台。
从李荞明到唐福珍,中国公民以惨重的代价暴露了制度的缺陷,可是,难道法制进程的推进,就一定需要个人付出这么沉重的代价?
“这并不是不可避免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蔡定剑说。在他看来,如果真正从“以民为本,和谐社会”的理念去从事法制建设,根本不会出现以老百姓的牺牲来推进法制进程的局面,“从中可以看出法制进程相当被动”。
材料二:如果说改革开放后大规模的立法使中国进入了“立法时代”;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提出司法公正、推进司法改革,中国的法制进程进入了“司法时代”;那么如今中国的法制进程进入了“执法时代”。
如何真正地执行法律成为一道重大命题。“一个良好的法律碰到一个执行不力、或者有意曲解、甚至不作为的执行机构,法的良好效应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国内知名评论家五岳散人这样总结.当今执法不力的深层次原因是利益。“在利益面前,地方政府的执行有时出现两个极端。”上海“钓鱼执法”案中,地方政府部门为了利益不惜设“倒钩”引诱公民;而另一方面,像《劳动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因无法给地方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出现无人执行的尴尬局面,法律在某些地方政府面前成了一种摆设。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法制建设进程有何特点?要真正完善法制建设政府需要从根本上解决什么问题?
(2)“以民为本”是我国传统的治国思想,为巩固政权统治者就要推行一些利民制度,请结合唐前期的史实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分析中国在执法过程存在什么问题?建设法制社会,我们应该做到什么?
(4)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关系统治者历来都很重视,极力想协调二者关系。美国在1787年宪法中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有何特点,积极意义是什么?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的宪法草案公布以后,将会得到全国人民的一致拥护,提高全国人民的积极性。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                  
——毛泽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讲话(1954年)
材料二 “文化大革命”期间,党和国家各界领导人、文化科学教育界知名人士,惨遭批斗、抄家和残酷的人身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造成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十一后三中全会以后,中央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刘少奇的冤案也得到平反。
材料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律化、制度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1997年)
请回答:
①材料一中毛泽东的讲话为哪次会议的召开作了准备?这次会议为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做出的贡献是什么?
②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后来得到平反昭雪。这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③根据材料三的精神,1999年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上采取的重大举措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朱德与民主党派知名人士的合影

 

 

 
(1)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什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后,这一制度有何新的重大发展?
材料二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1954年宪法中的上述条文规定我国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这一规定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何意义?
材料三 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把雄伟辽阔的青藏高原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安定祥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胡锦涛在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网北京2010年1月22日电)
(3)建国初期,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何重大意义? 1984年,这一制度又获得了怎样的重大发展?请写出我国除西藏自治区之外的四个省级自治区的名称。
材料四




湖北省荆州市桃花山镇九佛岗村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大会

 

 

 
(4)上图所示的基层民主形式有何特点?保障这一民主形式实施的是哪部法律?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来源:民主政治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进入中国现代史以来,中国共产党倡导和建立了四次统一战线,概述建立四次统一战线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共产党同民主党长期并存,这是我们的愿望,也是我们的方针。……各党派互相监督的事实,也早已存在,就是各党派互相提意见,作批评。所谓互相监督,当然不是单方面的,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
——摘自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材料二 要认真贯彻执行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要尊重民主党派的组织独立性,发挥民主党派的监督作用。
——摘自1979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批转的《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方针任务》
材料三 我们党要继续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少数民族人士和宗教界爱国人士的合作,必须尽一切努力,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在内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摘自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报告
回答:
分析材料一、材料三的不同之处及造成上述不同的原因。简述三段材料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和意义。

来源:仙城中学高三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共产党的十六届六全会于2006年10月8号在北京召开,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成为会议的主题,请回答:
(1)孔子为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提出了什么样的主张?
(2)战后,发达国家实行的福利制度是保障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措施,你如何评价这一制度?
(3)民主法制建设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
(4)“睦邻”外交是中国实现“和谐世界”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后,为促进中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国采取的最重要举措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结合史实概括说明20世纪70—80年代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的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改革开放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