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B.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
C.巩固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
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 |
下列标语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②“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③“以钢为纲,全面跃进” 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①④ | C.①④②③ | D.④③①②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改革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确立了( )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
B.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和私营经济为补充的基本经济制度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
下列不属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内容的是( )
A.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 B.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
C.发展乡镇企业 | D.实行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
中国的改革开放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东欧国家的改革,其相似之处不包括( )
A.经历曲折而吸取教训的改革 |
B.实行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
C.彻底改变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
D.都没有改变社会性质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关键因素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的发展 |
C.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 |
D.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 |
人民公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同影响是( )
A.加快了农业合作化的步伐 |
B.影响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
D.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下表为20世纪50至70年代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统计表(G·罗兹曼主编《中国现代史》)
年代(年) |
农业 |
制造业 |
第三产业 |
1952-1957 |
53.6% |
18.5% |
27.9% |
1972-1977 |
33.0% |
39.0% |
28.0% |
下列关于该表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 B.制造业比重明显上升 |
C.农业比重明显下降 | D.我国已经实现工业化 |
1921年开始的苏俄改革和1978年开始的中国改革都
A.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B.属于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 |
C.注重工业化建设 | D.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