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1978、1998年相关数据的变化从实质上表明(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 |
B.产业结构调整趋向合理化 |
C.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
D.公有制经济不再占主导地位 |
1992年邓小平南巡深圳期间,傍晚散完步往回走时,有人建议从原路返回,邓小平却坚持走另一条路,并风趣地说,“我不走回头路!”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有( )
① 中国不走计划经济的老路
② 中国应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路
③ 中国应开始经济体制改革
④ 中国应开始扩大对外开放
A.①④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② |
2008年底,由国内15家主流媒体共同发起了改革开放流行语征集活动,最终选出全国十大流行语:下海、下岗再就业、农民工、黑猫白猫、上网、改革开放、北京奥运、炒股、中国特色、雄起。这些流行语( )
A.反映了部分公务员思想观念转变 | B.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发展 |
C.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巨变 | D.表明中国互联网普及率高 |
《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诗篇的主题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C.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考 | 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
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其标志是( )
A.中共十四大和中共十五大召开 |
B.中共十四大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
C.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 |
D.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五大 |
据下图可以了解到的信息有,新中国经济建设中
①生产关系的改革与调整
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和发展
③所有制形式的改变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④ | D.②③ |
下图是“1970——1993年美国、日本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中日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步扩大 |
B.体制改革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
C.中国崛起导致美国经济急剧衰退 |
D.社会福利开支增多使日本经济出现负增长 |
20世纪90年代外电评论中共十四大政治报告是中国20世纪末叶发表的、走向21世纪的《共产党宣言》。其主要依据是中共十四大
A.首次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
B.坚定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
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
D.提出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香港(亚洲周刊》引用辽宁省委组织部的数据说,该省在1992年前后有3.5万名官员辞职下海,另有700名官员“停薪留职”去创办企业。据《中华工商时报》的统计,当年度全国至少有10万党政干部下海经商。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
B.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 |
C.进一步冲破“左”倾思想的束缚 |
D.对外开放政策的吸引 |
下图反映的是1980年和1990年的中国经济成分统计,图中表格数据的变化说明( )
A.公有制经济已逐步失去主体地位 |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
D.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
“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以上言论是对1992年的评价,主要依据的是( )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
B.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地位 |
C.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
20世纪80年代,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在一次谈话中肯定了“包字进城,一包则灵”的现象。这是因为“包字进城”的做法( )
A.调动了企业生产积极性 |
B.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
C.促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变革 |
D.发展了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 |
1985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规定: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其主要目的在于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 |
C.推动农业生产适应市场的需求 |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