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进程存在普追规律,历史的大势又是“一”与“多”的综合,历史演进的普遍法则是通过诸多特殊道路得以体现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美国、德国各自通过怎样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扼要分析这些道路产生的共同原因。
(2)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历史由“一”走向“多”在政治方面的表现,这种多极化趋势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1990年代以来,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都在加强,中国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内政与外交,积极融入这种趋势,试结合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经济与外交的重大史实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安徽芜湖傻子瓜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的年广九, 被称为中国私营业主的活标本。上世纪60年代,年广九被称为投机倒把的典型;1981年至1984年,年广九的雇工由3人发展到103人,仅1984年就纳税30多万元。年广九又依靠灵活的经营手段,将产品迅速打进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很快年广九成为中国最早的百万富翁之一。此时的年广九被称为发家致富的楷模。
⑴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年广九成为发家致富的楷模”的原因?
材料二 1984年对于雇工超过80人的大户是否肯定其合法地位,上上下下争议很大。而“资本家复辟”、“剥削”等帽子也都戴到了年广九的头上,不少人提出要“办”年广九。1984年10月22日,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提到了年广九:“我的意见是放两年再看,那个能影响我们的大局吗?如果你一动,群众就说政策变了,人心就不安了。你解决了一个‘傻子瓜子’,会牵动人心不安,没有益处。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
⑵依据材料二说明当时邓小平对待年广九的主要态度及其出发点。
材料三 1989年,中国的私营经济进入一个困难时期。1990年,风头正健的年广九却因所谓的“经济诈骗罪”等罪名入狱。1992年,88岁高龄的邓小平在和广东官员座谈时,再次提到年广九:“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很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100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1992年3月,芜湖市检察院主动撤诉,年广九被宣告无罪释放。有人认为,邓小平又一次拯救了年广九。
⑶据材料三并结合邓小平理论的相关内容,分析“邓小平再次拯救年广九”的原因?
材料四年广九重出江湖,依旧操练着他的老本行。1997年,年广九干脆成立了“安徽芜湖傻子瓜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但是年广九一直耿耿于怀的是,他的最大对手不是别人,而是分出去单干、同样使用“傻子”品牌的两个儿子,为抢生意,他和儿子的企业之间互相压价,结果是3家都受损失。毕竟是一家人,作为“自己家”的财富,年广九比任何人都希望“傻子”的基业能够长远,而儿子们是他所能选择的唯一接班人。终于亲情占了上风,父子三人决定重新组建傻子瓜子集团。在集团中,权利和利益如何分配?这回已过60岁的年广九打定主意———让位,将集团的最高领导的位子让位给儿子。集团由他两个儿子组成董事会,大儿子年金宝任董事长,二儿子年强任总经理,他自己不参加董事会,只任集团总顾问。
⑷材料四企业发展中又遇到的了什么问题?“傻子瓜子”集团最终能化解危机的原因是什么?
1992年,上海证券交易所15支上市股票价格三天之内暴涨570%……第二年初,全国大大小小的开发区增加到2700多个,是一年前的20多倍,……全国消费品价格平均上涨了13%,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上涨50%以上。对于这种经济现象说法准确的是
A.改革开放尤其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中国经济发展迅速 |
B.改革开放取得初步成果后,经济发展出现过猛、过热情况 |
C.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建立以后,经济建设出现了新高潮 |
D.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外资涌入使中国经济出现了异常发展 |
90年代初,国务院放开了国家管理的737种生产资料和交通运输价格中的648种,同期也放开了国家管理的农产品收购60种价格中的50种。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南巡讲话与十四大召开 |
B.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
C.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D.重新启动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 |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他(指邓小平)把市场经济称做‘一种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并要求做到两者的‘内部统一’。直到1992年,他才打破禁忌,公开宣称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等于宣布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核心部分——公有制及中央计划体制——的抛弃。”这则材料无法揭示出的史实是
A.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带有市场化取向 |
B.邓小平南方谈话打破了原有禁忌 |
C.中国市场经济抛弃了公有制和计划体制 |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发展和创新 |
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B.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
C.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D.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
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国共产党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 B.十三大 | C.十四大 | D.十五大 |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 B.肯![]() |
C.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
据入世谈判中国代表龙永图回忆,一般国家入世需要l~3年时间,而我们用了16年。最初6年就在讨论一个问题:“中国到底是不是市场经济”。当时我们反复讲,我们是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相结合的。最后人家说你不要讲了,你就回答我一个问题,你们搞不搞市场经济?当时谁敢讲这个话呀!这说明
A.中国需要进一步改革经济体制 | B.西方国家借经济问题施压中国 |
C.世贸组织规则对中国发展不利 | D.中国入世需要权利与义务统一 |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拨云见日、扬清激浊,再次把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向高潮,也牵出了一个‘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新局面。”其中的“新局面”是指
A.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B.开放大连等沿海港口城市 |
C.发展农村乡镇企业 |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996年12月16日,日本《朝日新闻》登载文章说:“在世界工业产品的出口及不同产品的代求预测中,不能没有中国。世界已经出现了这样的格局:中国说话时,世界都在倾听。”这不能表明()
A.中国市场有很大的吸引力 | B.经济全球化不能没有中国的参加 |
C.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提高 |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
票证(图8)曾是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但现在它已经失去了原来的作用,仅成为收藏爱好者的喜爱之物。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 B.工业、农业产量稳步增加 |
C.生活物资日益丰富 | D.粮棉物资统一管理 |
20世纪90年代前期,许多干部纷纷下海创市场,这与党的什么政策有关
A 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把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当作首要任务
C对外开放
D建立股份制形式的公有制经济体制
口号,它是“供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它倾注了人们的心血,凝聚了人们的希望,浓缩了人们的情绪。作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节目——国庆,自然把呼喊口号作为国民感性宣泄的重要渠道。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每年国庆的口号都会有所变化。下列国庆口号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迅速解放台湾西藏和一切尚未解放的地方!
②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实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而奋斗!
③决心超额完成今年一千二百万吨钢的任务!
④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好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②④ | C.①④③② | D.①③④② |
美国企业界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曾被称为“经营之神”、“幸运之神”的阿曼德·哈默在大学时就成为美国第一位在校的百万富翁,后成为美苏贸易代理人,与东西方政界的领导人都有深厚交情,在全世界享有盛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哈默的胆识受到了伟大领袖列宁的赞赏,但因为当时党内争论不休,在一片“宁可饿死不卖国”的声音中,列宁决定给哈默以特许经营权,并与哈默建立了一种不同寻常的友谊。……哈默在苏联的生意越做越红火。
材料二哈默一生中最活跃的时期却是1931年从苏联回美国后开始的。他认为赚钱的机会到了——他捕捉到一个准确的信息:罗斯福正在走向白宫总统的宝座,如果他一旦当选,那么,1919年颁布的禁酒令将被废除。这将意味着全国对啤酒和威士忌酒的需求激增,酒桶的市场将会呈现空前的需求,而当时市场上却没有酒桶出售。哈默当机立断,立即订购优质木材,在纽约码头设立了一座临时的酒桶加工厂,并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座现代化的酒桶厂——禁酒废除之日,也正是哈默制桶公司的酒桶从生产线上源源不断地滚下之时,他的酒桶被各制酒厂用高价抢购一空!
材料三 1979年5月,81岁的哈默应邓小平的邀请,成为第一个乘坐私人飞机访问中国的美国企业家。此后,美方石油公司与我国签订了一系列经济合作协议。其中,年产1533万吨原煤的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是哈默与中国内地合作的最大项目,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
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列宁在一片‘宁可饿死不卖国’的声音中,决定给哈默以特许经营权”的原因。
(2)材料二中罗斯福为什么解除禁酒令?罗斯福的这种做法与当时的苏联有何相似之处?
(3)在材料三中,中国与哈默签署经济合作协议说明了什么?在对外经济上列宁提出租让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列宁相比邓小平在对外经济政策上有何发展?
(4)综合上述材料哈默一生成功经商给我们什么启示?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