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与“东方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成熟》一文指出,邓小平理论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而“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达到一个新境界。主要是因为“南方谈话”着重阐述了
A.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 B.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
C.完成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 D.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
苏俄列宁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邓小平改革开放被誉为20世纪三大改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质都是生产关系的调整 |
B.罗斯福新政借鉴了计划经济的部分内容 |
C.列宁新经济政策和邓小平改革开放借鉴了市场经济的内容 |
D.邓小平改革开放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
下列三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A.中国特色初级阶段科学发展 |
B.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三个代表” |
C.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 |
D.走自己的路 市场经济 邓小平理论 |
下面是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1956~2006年的50年间,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的变化反映出
A.由市场经济体制转向计划经济体制 |
B.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C.由私有制经济为主导变为公有制经济占优势 |
D.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
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中国邮政发行纪念邮票,展示了邓小平的重要历史活动瞬间。下图所示邮票展示的场景是为了纪念邓小平提出了
A.“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953年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就是农民生产的粮食由国家统一收购,全社会所需要的粮食全由国家供应。到1992年底,粮食“统购统销”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 B.国家经济体制的改变 |
C.农民生产自主性增强 | D.粮食流通渠道多样化 |
中国新时期的改革从农村率先突破,推行了一些列重大改革,按先后顺序排列是①产业结构调整②税费改革③家庭联产承包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A.①②③④ | B.③①②④ | C.③④①② | D.②③④① |
英国《金融时报》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其中,1992年创业高潮的原因之一是
A.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 B.开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C.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 | D.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
“履行……承诺的过程充满了预言、犹豫、质疑和勇气。全球资本都将目光瞄准中国,中国资本也开始游猎全球。与此同时,被全球化浪潮挟裹前行的中国一路狂奔之后,开始调整自己的呼吸和步伐。”文中的“……”应指
A.开放浦东 | B.体制改革 |
C.加入世贸 | D.举办奥运 |
对比下列两幅图片,可以看出近三十年来( )
①市场经济体制影响加深 ②东西方文化融为一体
③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 ④国际性交流范围扩大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王石的万科公司、柳传志的联想公司、张瑞敏的海尔公司,它们都诞生在 1984 年前后。这一年想在 制造业和科技界有所作为的人还有大学刚毕业的李东生、段永平、史玉柱等一干人。这种历史现象产 生的主要原因是
A.邓小平南巡讲话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
B.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促进了公平竞争 |
C.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公众的创新精神 |
D.国家引进外国资金和技术进度的加快 |
“十四大”报告指出:“它不是要改变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
A.国有企业改革 | B.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这一论断的内涵是
①计划和市场都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②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
③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④计划和市场是不能兼容的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①②③④ | D.①③ |
读1982-2005年南京家庭户规模构成(%)表,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小家庭式样趋于单一化 |
B.大家庭逐渐消失 |
C.家庭规模不断缩小 |
D.家庭观念日益淡薄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