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新中国建设道路,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超额完成;“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八五”(1991—1995):___;“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其中空格处的主题词应该是 

A.改革开放走向兴起 B.解决温饱成效显著
C.小平南巡改革深化 D.指令登场市场控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把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划分为初步探索、制度创新和纵深推进三个阶段,其中1993—2003年被称为制度创新阶段。这里的“创新”具体指

A.按劳分配制度的改革 B.决定改革开放
C.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定 D.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中国进出口总额发展变化图(下图),影响新时期中国进出口总额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B.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C.经济区域化的结果 D.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90年与2010年中国经济占世界GDP的比重分别为13%和5%,但前者国人皆感屈辱,今天世人皆曰中国崛起,可见崛起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概念。影响大国崛起的因素可能不包括(  )

A.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
B.科学技术创新能力
C.保卫自己主权和独立的军事能力
D.和所有的国家保持友好关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票证是一定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也是社会发展或文明进步的必然产物。图1和图2票证的变化反映了(  )

A.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
B.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C.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逐渐分离
D.国家逐渐放松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油你涨”“苹什么”“药你苦”“煤超疯”“盐王爷”等这些在网络上热议的词汇形象地反映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的困惑,为此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加强经济体制中的法制建设,严厉打击市场投机行为
②坚持将市场调节和国家干预相结合
③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产品的市场供给
④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表,对表格中数据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产品
单位
历史最高产量(新中国成立前)
1949年
1952年
1992年

万吨
92.3
15.8
135.0
8000.0
粮食
亿吨
1.5
1.1
1.63
4.42

A.新中国成立后的钢产量增长幅度高于粮食产量
B.新中国成立前我国重工业落后,工业起点低
C.建国后经过三年的奋斗,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D.1992年工农业产值增长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终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指(  )

A.实行改革开放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设小康社会 D.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此后,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这主要得益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国内商品资源完全实现市场配置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获得巨大成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C.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为兑现开放市场的承诺而做出的持续努力不如贸易争端更引人注意,中国欧盟商会执行总经理马乔治形象地比喻说:“一棵树倒下的动静,要比一片森林成长还要大。”马乔治要表达的真实意图是

A.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给全球化带来的弊大于利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给全球化带来的利大于弊
C.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弊大于利
D.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利大于弊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人民币发行简表(见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下列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A.经济繁荣、商品经济活跃使第一套人民币面额较大
B.第二、三套反映了五六十年代中国国民经济困难
C.3种分币退出市场说明中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D.几套人民币的发行演变见证了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邓小平年谱》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绝非历史的‘偶然’,更不是某个人的‘臆想’,而是中国发展的要求和时代发展的大势使然,是‘内忧外压’的形势所逼迫出来的。”这里的“绝非偶然”主要是指

A.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需要 B.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
C.实现国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需要 D.打破我国对外完全封闭状况的需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史学家说:“由于其众多的人口,中国在经济发展上的特殊问题是如何在避免忽视乡村方面的同时加强工业、如何在建设强大的国家工业的同时使乡村的民众摆脱物质上的贫困。”以下举措中最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是

A.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