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谈话”是在总结国内风波和国际变局、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和我们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产生的,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深刻性和创造性,它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的高度,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的集大成之作。邓小平“南方谈话”( )
A.最先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
B.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 |
C.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
D.起到了打破思想认识误区,坚定人们社会主义信念的作用 |
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的广交会,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层次最高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下表是2009年春季广交会参展企业分类,对下表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类别 |
私营企业 |
国营企业 |
三资企业 |
媒体企业 |
其他企业 |
参展企业数 |
5561家 |
4055家 |
2709家 |
371家 |
1305家 |
百分比 |
39.18% |
28.96% |
19. 35% |
2.65% |
9.32% |
A.非公有制企业成为参展企业的主体
B.目前中国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
C.科技进步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D.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使广交会充满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汉武帝时,因长期对匈奴战争,财政十分困难,汉武帝认为,许多大盐铁商家累积万金,为非作歹,违法乱纪,从不支援国家之急,于是他断然采取了废止盐铁自由经营、代之以国家专营政策。……后来,桑弘羊任治粟都尉,增设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掌管各郡国的均输事。各郡国多设均输官和盐、铁官,扩大均输业务,凡商贾所贩运的货物,只要有利可图,均输官都以地方所收租赋为本钱,购置当地土产,转运到外地牟利。
材料二 有些国家,允许它们全体人民经营殖民地贸易。母国人民,得从母国任何港口,与列民地通商,除了海关的一般证件外,不需要任何特许状。在这场合,经商者人数众多,他们彼此间的竞争,使得他们不能榨取非常高的利润。在这样宽大的政策下,殖民地能够以合理的价格,售卖他们自己的生产物,购买欧洲的商品了。……但英国对其殖民地贸易所采用的宽大政策,大体上限于原料或粗制品的贸易。至于殖民地产物更精致的加工,英商和制造者要自己经营,并请求国会,以高关税或绝对禁止,使这些制造业不能在殖民地建立。
——摘编自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三 中国价格形成形式的比重及其变化
项目 |
政府定价(%) |
政府指导价(%) |
市场调节价(%) |
|||
2002年 |
比上年 |
2002年 |
比上年 |
2002年 |
比上年 |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2.6 |
-0.1 |
1.3 |
0.0 |
96.1 |
0.1 |
农副产品收购总额 |
2.6 |
-0.1 |
2.9 |
-0.5 |
94.5 |
0.6 |
生产资料销售总额 |
9.7 |
0.2 |
3.0 |
0.1 |
87.3 |
-0.3 |
——据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2002年度三种价格形式比重测算情况的通报》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时期贸易政策的特点。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其政策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英国对外贸易推行的是什么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到19世纪中期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3)归纳材料三反映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
(4)结合以上材料,请你就当前我国深化改革中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1992年的邓小平南方谈话,为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的中国人民明确了方向。此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A.进一步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全面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 |
C.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 | D.对国有企业简政放权搞活 |
1982年,浙江义乌宣布正式开放“小商品市场”,并宣布“四个允许”: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一两年间,这个不通铁路、没有工厂、资源匮乏的小城,迅速形成一个辐射全国的小商品专业市场。这反映出( )
①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权力下放的原则
②基层干部群众的改革创新精神
③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意向
④义乌已成为全国贸易网络的核心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又出新车了!”“又有车降价啦!”这是近来人们在媒体上见得最多的一类消息。进入2003年,市场价格下降和企业新车下线就出现了多米诺骨牌效应:有超过10款的轿车宣布降价,另外有北京现代桑纳塔等多款新车上线。表面上看,企业的行为是自发的,但是都与一只看不见的手息息相关。这只“看不见的手”说明了我国在现阶段实行的是( )
A.社会主义企业体制改革 |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小平同志有一段著名的论断:“不管白猫还是黑猫,只要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对这一论断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对外开放就是要全面学习西方的一切成果,能促进经济发展就行 |
B.不管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只要能发展经济就是改革的目标 |
C.不管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能促进经济发展,都可以为社会主义所用 |
D.发展经济可以不惜一切手段 |
2009年英国商务大臣曼德尔森谈到对中国经济的印象时说:“我最了解的中国还是在过去的10年里,这段时间对于中国是转换的阶段……在国家实现繁荣的同时,使如此多的中国人脱离了贫困,经济变得如此不同,如此多样化。”其中“转换阶段”包括
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②初步建立市场经济
③撤销人民公社体制 ④启动城市经济改革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③④ | D.①② |
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700―1820年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GDP中所占的比重从23.1%提高到32.4%;而整个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所占的比重仅从23.3%提高到了26.6%。(注:当时印度的GDP在世界GDP中所占的比重为24%)。
——(英)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材料二 (18世纪的清朝)不仅西南以及东北得到大开发,中部也得到进一步开发,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在18、19世纪,中国东部由于居于东亚贸易圈的内核,所以日本的铜,美洲的银,东南亚的粮食、木材、锡、香料、药材,印度的棉花、染料,俄国、美国的皮毛,都流向中国东部来了。……珠江三角洲人民用印度输入的棉花纺织出来的棉布,大部分出口到英国。
——刘东等《全球史中的文化中国》
材料三 到1979年之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变得越来越好,能够以和平的方式进入世界市场,在其中扬长避短,获得利益……麦迪森运用PPP方法计算,1995年中国的GDP在世界的比重已经从1978年的5%上升到11%,因此,早在1995年,中国GDP就已经超过日本和前苏联地区,仅次于欧洲和美国。
——刘东等《全球史中的文化中国》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经济在1700-1820年间发展的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1978年到1995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人也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本书,主要是因为该书
A.确立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 B.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 |
C.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 D.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94年,国有企业张裕公司进行了企业制度改革,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7年,“张裕集团有限公司”挟品牌优势,成功发行8 800万(B)股,成为国内同行业中首家上市公司……近年来,张裕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了骄人业绩。
材料二 1978年、2002年我国工业总产值的构成成分及其所占比例
时间 |
国有企业 |
集体企业 |
城市个体及其他企业 |
1978年 |
77.6% |
22.4% |
0 |
2002年 |
50.5% |
40.8% |
8.7% |
材料三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了张裕公司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的背景。(6分)
(2)依据材料二简要指出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3)结合材料三以及所学历史知识,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4分)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曾说:在中国,再不用市场经济手段去玩,再各种各样的审批、各种各样的行政命令,真是玩不下去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商品体系基本建立是在
A.1992年中共十四大 | B.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
C.1997年中共十五大 | D.21世纪初加入世贸组织 |
“中国梦”,折射出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发展主线,描绘了近现代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百年坎坷寻梦”
材料一 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要把我们国家的自由恢复起来,就要集合自由成一个很坚固的团体,中国国家自由了,中国民族才真能自由。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
——《孙中山文集》
材料二 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我们说,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梦想》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思想观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4分)
现代――“梦想照进现实”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在考虑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时认识到,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方针,制定发展战略。1979年12 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来华访问,在一次谈话中,邓小平正式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战略—— “小康战略”。小康战略是不断充实和发展的,1987年,中共十三大确认“温饱(到1990)— 小康(到2000)—基本现代化(到2050) ”的三步走战略。
――何爱国《重探新中国现代化战略的演变》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思想观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4分)
(2)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康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关于“百年坎坷寻梦”到“梦想照进现实”的曲折历程,谈谈你对“中国梦”的认识。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相对于我国古代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而言,海外贸易的发展是十分有限和迟缓的。经济文化总体发展水平与海外贸易发展规模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反差,海外贸易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十分有限。
(1)分析出现材料一所述现象的原因。(3分)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大批丝、茶从上海、广州和福州等通商口岸运出,1842—1846年,茶的出口增长了一倍,丝的出口增长近5倍。1846—1856年,茶的出口再增长55%,丝的出口又增3倍多。除传统的丝茶贸易之外,为适应外资的需求,驼毛、羊皮、羊毛、牛皮、猪鬃、锡、豆类、原棉等新品种不断扩大输出,特别是锡和猪鬃,由于英国的需求增加,成为对外贸易的抢手货。
(2)据材料二,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出口贸易的特点。这从本质上反映了什么问题?(6分)
材料三 1979—200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图
(3)据材料三,指出2001年后我国进出口总额增长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中国政府承诺:“关税总水平由2001年的14%降低到2005年的约10%,其中工业品由13%降至约9.3%。”这一承诺出现的背景是( )
A.中国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C.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
D.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