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中国,机械工业作为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自诞生之日起即包含国家推动的色彩。中国最早的机械工厂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官僚创办的江南制造局等国营军工企业。这些企业
A.有效地起到了抵御外国侵略的作用 |
B.极大地推动了近代工业转型 |
C.有利于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
D.标志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1880年英国人傅兰雅曾说及他的在华观感:“今在十八省中所有新法新事已见流通,且显沛然莫御之势。要之,西国所有有益中国之学,中国必欲得之,盖华人已有饮泉思渴之心焉。”同时,他又指出:中国人“明知学术一道,不在一国一邦,故虽视西人为夷狄之邦,亦乐学其有益于中国之事;惟必依中国之法以学,否则弃而不取”。材料所述现象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表现在( )
A.促使西方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
B.促使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
C.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步伐 |
D.促使中国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
下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④ 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王华在阅读我国古代历史文献时发现,“马上”“马甲”“马头””“马褂”“马蹄”“马前卒”“马到成功”“马革裹尸”“马首是瞻”等有关“马”的用语特别多,而现代常用文字中“机器”“机舱”“机车”“机电”“机工”“机构”“微机”“机械”“机帆船”“机关枪”等关于“机”的词汇比较多。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生态恶化,物种消失 | B.文字改革的发展趋势 |
C.传统文明的逐渐消失 | D.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 |
据《近代天津城市史》记载:“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后,建立中国最早的警察队伍,建立市政工程局,修建公共厕所、垃圾站。打击银钱投机,建立官银号、银元局,鼓励开办近代工商企业。”上述现象表明
A.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控制 |
B.清政府开始重视近代工业建设 |
C.洋务运动的持续发展 |
D.城市管理体制趋向近代化 |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指的是( )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
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
洋务运动最大的历史局限是( )
A.一心“曲全邻好”,不敢轻言战事 |
B.“中体西用”限制了西风东渐向政治领域的扩展 |
C.没有通过长期努力,争取修改和废除不平等条约 |
D.热衷于“以夷制夷”,缺乏将中国融入世界的远大目光 |
夏东元在《洋务运动发展论》中指出:“洋务运动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变革开始,以应该变革而不去采取变革措施因而违反时代潮流而结束。”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相背离 |
B.科技变革与政治变革相脱离 |
C.中体西用与近代工业相冲突 |
D.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矛盾 |
姜铎在1961年发表文章指出:“洋务派所进行的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尽管它的政治动机和目的是反动的,力量是薄弱的,效果是不大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它反映和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方向,因而在改变古老落后的封建经济,促进中国近代生产方式的发生和发展方面,不能不在客观上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本意是要说明洋务运动( )
A.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B.改变了落后的封建经济 |
C.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
D.促进了社会制度的变革 |
“近代化”是研究中国历史经常见到的词语。百度词条对此解释: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有( )
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
⑤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A.② | B.①② |
C.③④⑤ | D.①②③⑤ |
据统计,洋务运动时期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文献翻译数量占译书总数的22%;到了戊戌变法时期,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文献的翻译数量占此期总数的61.4%。近代中国翻译内容的变化说明
A.西方民主思想与传统儒学相对立 |
B.洋务派只重视西方科学技术 |
C.国人已认识到开启民智的重要性 |
D.当时出现了学术救国的热潮 |
盛宣怀,洋务派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商父”。李鸿章曾形容其为“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亦官亦商,左右逢源”。然而,有学者却认为盛宣怀这类天才型官商的出现是中国商业进步的一个悲剧。对他这样说的原因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洋务运动只学西方“器物”,必然会失败 |
B.其倡导的官督商办的模式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C.官商逻辑使洋务企业过度依赖垄断权力,难以适应时代发展潮流 |
D.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务企业必然会受外国资本主义控制 |
日本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与此相比,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A.完全相同 | B.正好相反 | C.部分相似 | D.三者同步 |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 “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它们的共同点是( )
A.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 B.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
C.属于近代洋务企业 | D.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