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交通工具对生活的影响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近代中国与传统中国的分水岭。进而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真正始于19世纪末。请结合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及思想文化层面论证这一观点。
要求:结合史实、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踏上了近代化的征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西式工业化的改良运动,引进了大量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引入译入了大量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近现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企业,开启了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洋务运动的直接成果——清军水师在甲午海战的覆没使洋务运动最终黯然收场,沉重打击了清廷上层,为之后的百日维新埋下伏笔。对后来中日两国的文化思想政治走向以致国运都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创造民族新文化与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
材料二   蒋介石1935年4月在贵阳督剿红军时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首次提出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5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了《确立国民经济建设实施大纲案》。1936年3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定了《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计划投资267,100万元,发展汽油、钢铁、发电机、铝、 电器等生产,以满足国内需要。当年就按计划筹办茶陵铁矿、高坑煤矿、大冶、阳新、彭县铜矿、中央钢铁厂、江西钨铁厂、中央无线电机制造厂、中央电瓷制造厂。1937年又筹备开发云南锡矿、四川金矿、湘潭天河煤矿、灵乡铁矿、四川油矿、水口山铅锌矿等。
——摘编自《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场“自救”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两场“自救运动”的历史影响并从近代化的角度说明两场运动的结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李鸿章指出,“人皆震惊于添口之多……西洋各国到处准他人寄居贸易,而仍日益强盛,可知其病不在添口而在不能自强。”……“如泰西各国皆起于弹丸之地,创造各样利器,未及百年而成就如此之精……中国在五大洲中自古称最强大,今乃为小邦所轻视,练兵、制品、购船诸事,师彼之长,去我之短,及今为之而已迟矣!若再因循不办,或旋作旋辍,后患殆不忍言!”
材料二 李鸿章一生共签下30多个条约,大多为不平等条约,一度“谤满天下”。李鸿章对自己的作为曾做出以下的总结:“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以上材料改编自《清史稿》、《辛亥前夜》和梁启超著《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等
请回答:
(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一李鸿章的思想主张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李鸿章作为“裱糊匠”的作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简单的说,洋务派的历史任务就是:缩短中外的差距,引进机器生产,实现由手工制造到机器生产的转变,加速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洋务派活动于中国资本主义从无到有的时代,它的任务是实现‘有’,‘有’以后才能谈到发展,那是又一个历史阶段的任务。所以,严格的说,历史所赋予洋务派的任务是促使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而不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派是不是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呢?应该说,基本上完成了,事实俱在,毋庸讳言,至于完成得好还是不好,那是另外的问题。
——摘自李时岳《洋务运动的历史任务及其他》
材料二    1851年至1914年英国年国民收入、年人均收入增长示意图.

——根据《牛津英国通史》中有关数据编写
材料三    19世纪末期,由于英国发展相对放缓,社会贫困状况恶化。中产阶级的社会调查使得人们对英国贫困问题深感震惊,他们认识到贫困的成因不单是因为个人的懒惰,而是有更深刻的社会原因,由此英国人的贫困观念的发生了巨大变化。以新自由主义、社会伦理学,和有机体理论以及费边社思想为代表的社会思潮也从理论角度论述了国家和社会干预贫困问题的必要性,逐渐认识到贫困问题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必须予以解决······英国贫困观念的变化为20世纪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自《学海》2013年1期郭家宏《19世纪末期英国贫困观念的变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你对“洋务派是不是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这一观点的看法,并阐述你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英国近代社会经济变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19世纪中后期清政府和英国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共同点。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期英国贫困观念的变化”所产生的主要社会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学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郑和当时建造的超大型宝船长140多米,宽57米是史无前例的。(建造宝船的)巨型船坞,在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在当时世界上也无与伦比。它是中世纪中国造船业在全世界遥遥领先的明证。郑和船队的航海技术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领风骚的。15世纪初,是中国人称雄海上的时代,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事实。
——摘编自韩胜宝《郑和之路》
材料二 江南制造总局造船厂,1868年已着手建造螺轮蒸汽舰了。造螺轮蒸汽舰是1845—1850年间在欧洲推广使用的。1850年后被用于军事。在中国克服技术的落后是一个巨大的困难,尤其是当那些西洋顾问和教习自己就不很专业时,更是如此。自强规划所造出的枪炮舰船的性能及其低劣,这就导致需要不断从国外购置枪炮。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1958年起,由聂荣臻主持的国防科技研究已迈开步伐。党和政府克服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专家、停止供应设备所造成的严重困难,自力更生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终于取得了国防极端技术的重大突破。中国国防尖端技术的巨大发展,标志着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大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集中代表了我国科学技术当时达到的新水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摘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 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特拉瑙带回了爱迪生的电灯制造专利权。1883年创办德国爱迪生公司。电气工业的发展是造成德国90年代德国经济繁荣的基本因素。1851年至1900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超过英法之总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丁建宏《德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造船、航海技术对郑和下西洋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洋务企业制造军舰的技术状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失败的外部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大发展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文化大革命”前我国“国防尖端技术重大突破”的表现。
(4)根据材料四,归纳德国发展高新科技的途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06年《商务官报》第十六期刊登文章指出:“商部近以京张铁路业己开工修筑,将来路工告竣,张家口地方势为商货转输最要之区。查该处与蒙古地界毗连,道通俄国。凡由东西两路运货出口赴蒙古俄国销售者,再由蒙古俄境贩运货物转辗输运,商贾辐揍,五方杂处。据最近调查该处华商铺店共有1037家,洋商则有英俄德,各国洋行共十七家。商务情形日臻发达,当此商战竞争之际,函宜联络商情,固结团体,较诸他出,设立商会关系尤为重要。”
张家口商务总会于1906年成立,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张家口商会成立的背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分)(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有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层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层面的变革,而中国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
(1)依据材料,联系中外近代史上有关史实说明世界及中国近代化的变革顺序。
(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导致中国与西方变革顺序相反的原因。(9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材料二      “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1)材料一中洋务运动“剪断了一些枝叶”表现在哪些方面?辛亥革命是如何将“大树”砍断的?何以见得“树墩还是可以萌发”的?
(2)材料二中陈独秀等人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进行了怎样的斗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提出,“如果说,洋务运动侧重于物质文明的构建;戊戌变法运动侧重于精神文明的建构;那么,立宪运动和辛亥革命所侧重的便是制度文明的建构。”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
运用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同意该观点,也可以对此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中国和日本两国近代化进程比较表

类似事项
中国
日本
相差
年数
事项

事项

设立工场
建设铁路
改革文字运动
民众政治运动
近代学校制度
立宪预告
发型开禁
实施新历
改革货币制度
颁布宪法
安庆军械所
上海和吴淞之间
《一目了然初阶》
公车上书
《钦定学堂章程》
准备立宪上谕
自由理发
太阳历
实行法币
中华民国宪法
1864
1876
1892
1895
1902
1906
1911
1912
1935
1947
横须贺造船所
东京和横滨之间
《汉字御废止之仪》
建议设立民选议院
《学制》
设立国会诏书
自由散发
太阳历
新货币制度
大日本帝国宪法
1864
1872
1866
1874
1872
1881
1871
1873
1871
1889
0年
4年
26年
21年
30年
25年
40年
39年
64年
58年

(1)阅读上表,提取有关中日近代化异同的信息各一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日近代化不同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料、史论、史观是史学研究的基本要素。其中史料是史学研究的历史基础,是形成史论和史观的重要载体;史观是史学研究的统领;史论则是在正确史观基础上对史料的整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 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 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史论
李鸿章完全是在曾国藩的卵翼下成长起来的,他不仅是曾国藩反动事业的继承者,而且他是在反动统治集团的地位及其卖国行为,都超过了他师父,成为19世纪最后三十年中最大的一个卖国贼。
——胡滨《卖国贼李鸿章》1954年版
19世纪美国总统克利夫兰:李鸿章不仅是中国在当时所孕育的最伟大的人物,而且综合各方面的才能来说,他是全世界在上一个世纪中(注:指19世纪)中最为独特的人物……以从政三十年的政治家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繁盛的国家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以一位外交官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张明林《换一只眼睛看历史: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材料三 史观
就对中国近代的的影响来说,洋务运动本质上是一场中国式的“工业革命”。之所以这样说……归根结底,当时的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国家,政府不是一个近代化的国家政府,用旧有思维定式去带领整个国家走向近代化,注定是一场悲剧。
——李小庆《中国式“工业革命”的根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知识的共通之处。
(2)概括材料二中胡滨和克利夫兰对李鸿章的不同评价。你认为应该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3)材料三中“旧有思维定式”指什么?请你运用阶级斗争史观、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和整体史观中选择两种史观评价这一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风起云涌的中国近代史上,容闳确非风云人物,但却是唯一的“全程”参与者,因此,他的一生像镜子一样映照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走向。容闳出生在广东香山一个贫寒之家,少年时接受教会学校的免费教育,后在美国传教士勃朗的资助下留学美国,就读于耶鲁大学,成为近代中国较早具有世界知识和观念的草根阶层。
--《近代化的卓越先驱》
材料二 容闳的目光最先却是投向太平天国,把改造中国的希望寄托在太平天国身上。他之所以首先对太平天国寄以希望,一是洪秀全族兄洪仁玕 1859 年自香港到达天京,受到洪秀全重用,被封为干王。容闳在香港时就与洪仁玕相识,知道他思想开明,因此认为他有可能支持自己改造中国的构想。二是容闳痛恨清政府的残暴、腐败,对太平军抱有好感。所以他在 1860 年与两位外国传教士一起冒险前往“天京”考察,他承认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弄清楚太平军的性质,察看他们是否适合建立一个新政府,以取代清王朝。--《容闳传》
材料三 在华蘅芳、李善兰等几位近代科学家的推荐下,1863年曾国藩三次遣人书信邀请容闳投身其幕下办理洋务。纵观容闳一生,有人说他一事无成,也有人说他至少做成了两件事,即筹办江南制造局和促成官费留洋。
--《近代化与容闳》
材料四 留美幼童抵达新大陆后,分散入住当地民家。在语言和学业迅速进步的同时,美国的自由民主思想、风尚习俗和宗教信仰也改变了幼童的精神面貌。他们之中,有的脱下长袍马褂穿上西装,有的跟着房东上教堂进而信奉基督教,更有剪去辫子不愿再向留学生监督行跪拜礼的。出于东西文化的巨大差异和顽固势力的卫道心态,留学生监督吴子登处处吹毛求疵并向朝廷密告:“此等学生,若更令其久居美国,必致全失其爱国之心,他日纵能学成回国,非特无益于国家,亦且有害于社会”。为此,他建议“从速解散留学事务所,撤回留美学生”,而且“能早一日施行,即国家早获一日之福。”
--《洋务运动幼童留美教育为何夭折》
材料五 一场巨大的社会革命,其实并非革命者的主观“激进”造成的。在社会矛盾中,统治者往往居于“主导”地位,革命往往是由统治者的种种“极端”触发、造成的。几乎每个时代、每个社会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激进”思想,但在承平年代开明社会,形形色色的激进思想于民众之影响者几希,更掀不起能动荡社会的大风大浪,…然而,一旦社会腐朽不堪,而统治者又拒绝改革以疏不满以缓危机,民众忍无可忍最后抱定与之偕亡之心,则蛰伏已久的激进思想便如狂飙突起,成为席卷一切的巨浪大潮…最终火焱昆岗,玉石俱焚…纵观近代中国历史,“激进”、“革命”其实是清政府的“不改革”逼迫出来的。
--《走向革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容闳是草根阶层“睁眼看世界”的代表,那么,当时谁又是“睁眼看世界”的精英阶层(举两人)?他们各自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有什么史实证明洪仁玕“思想开明”有可能支持容闳改造中国的构想?
(3)材料三中容闳至少做成了两件事反映的是洋务运动的哪两方面内容?有人说:“洋务运动是中国的工业革命。”你对此有何认识?(简述即可)洋务运动派遣的留学生,成绩非常优秀,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选择了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决心学成回国为国家建设贡献才学。而1881年正当半数学生已经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大学的时候,清政府却要中途将120名留学生全部召回。为什么?根据材料四扼要回答。
(4)材料五的观点:一场巨大的社会革命,其实并非革命者的主观“激进”造成的…其实是清政府的“不改革”逼迫出来的。请列举清代史实说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表(单位:两白银)

(1) 依据材料一,分析中国贸易状况。并指出它反映了什么问题?
(2) 材料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
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
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
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l—1911
300
5500
31
510
1911—1919
600
13000
75
1625

 
(2)依据材料二,分析1895—1900年和1912年—1919年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和进入“黄金时期”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社会经济方面出现的新现象,反映了历史的变迁。

材料一 元鼎四年,“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上林三官指中央统管铸钱的部门)。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
——摘自《史记·平准书》
交子,富民十六户主之,后富民赀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不息。转运使薛田、张若谷请置益州(今成都)交子务,以榷其出入,私造者禁之,仁宗从其议。
——摘自《宋史·食货志》
材料二

文献中有关隋唐时期的新现象
《新唐书》
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唐会要》
 (唐朝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邸肆贸易者,罢之。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广陵(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其利。
《旧唐书》
田神功,冀州人也……至扬州(平定刘展叛乱),大掠百姓商人资产,郡内比屋发掘略遍,商胡波斯被杀者数千人。

材料三  1861年北京海关总税务司署在上海、镇江两海关附设邮政部,上海有新式邮政的雏形自此开始。1867年总税务司(官名,掌全国关税行政及海关人员任免)赫德(英国人,担任大清海关总税务司45年。)公布了邮件封发时刻表与邮资标准。1878年,赫德派华员吴焕在沪津等地筹办代理邮政机构“华洋书信馆”。在清廷的支持下,吴焕计划以上海为中心在全国各大城市普设邮政机构谋夺洋邮之利。赫德大惊,派洋员德璀琳在沪设邮局并推至全国,到1896年,全国24处海关普设邮局。1878年,清政府正式建立“大清邮政局”,划全国为35个邮区,下各设一分局,后由邮传部(1907年设,主管邮政、电讯、交通等事项)直辖。民国后改由交通部管辖。
——摘编自忻平著《从上海发现历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秦半两钱与汉五铢钱的相同点,并指出宋代货币出现了什么新特点。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隋唐时期的经济新现象,并归纳这些现象出现的社会条件。
(3)结合所学,从中国近代经济变迁的角度,对材料三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友情提示:解读题型要写出材料信息是什么,产生原因、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曾国藩(1811—1872年),湖南湘乡人,道光进士。1853年初办湘军以对抗太平天国革命。1860年任两江总督,并节制苏、浙、皖、赣四省军务。1864年攻陷天京。1865年调任钦差大臣,对捻军作战,战败去职。为维护清朝统治,与李鸿章、左宗棠创办江南制造局、福建马尾船政局等军事工业。有《曾文正公全集》。
——摘编自王岳川主编《一生要读的100位中国名人》   
材料二 曾国藩是我国旧文化的代表人物,甚至于理想人物……在维持满清作为政治中心的大前提下,一方面他要革新,即接受西洋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他要守旧,即要恢复我们民族的固有美德。这是曾国藩对我国近代史的伟大贡献,我们至今还佩服曾文正,就是因为他有这种伟大的眼光。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简要评价曾国藩。
(2)根据材料,指出两位作者评价曾国藩的角度并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交通工具对生活的影响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