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腾讯历史频道推出《转型中国1864~1949》系列原创策划。策划以年份为单位,逐一梳理近代史关键命题。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1920年年度事件的是 ( )。
A.国共关系由合作走向破裂 |
B.中国出现首个电报机房 |
C.无线电台开始引入中国 |
D.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开通 |
目前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已成为世界第一位,电话由奢侈品变成日用品。这个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
A.我们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依赖现代通讯工具 |
B.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
C.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 |
D.中国疆域辽阔 |
下图的标题是“吴淞火轮车”,有关这幅图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 )。
A.国人最早打造了上海交通 |
B.说明近代交通在中国出现 |
C.这有利于中国的社会和经济进步 |
D.体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扩展 |
下列有关近代中国交通的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 ( )。
A.“华人之坐马车,大率无事之人居多,故马车专为游观而发” |
B.“如果华人马车从后面赶超洋人马车,即以违章处理” |
C.“拉人力车的讨厌马车、汽车、赶马车的又讨厌汽车” |
D.“男女杂坐,不以为嫌” |
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离别》:“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 )。
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
B.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 |
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 |
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 |
小明的爷爷生活在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他先在外商轮船公司打工,后来他到与之相邻的第一家中国从事江海运输业的轮船公司工作,那么他应生活在( )。
A.广州 | B.天津 | C.上海 | D.福州 |
学习了《近代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一课后,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讨会上发言如下,其中观点不准确的是 ( )。
A.列强的侵略是中国近代交通与通讯发展的最大阻碍 |
B.铁路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大作用,一开始就得到清政府的支持 |
C.列强把铁路修到哪里,就把侵略势力延伸到哪里 |
D.近代交通与通讯的艰难发展表明,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后,它才能健康发展 |
近代以来,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有( )。
① 促进了人口流动和信息的交流
② 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③ 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经济
④ 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1949年开国大典,北京居民观礼时出行的代步工具有可能是 ( )。
①自行车
②有轨电车
③公共汽车
④地铁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19世纪60年代,有人写道:“火轮船自入中国以来,天下商民称便,以是知火轮船为中国必不能废之物。”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已有新式交通工具 | B.组建了近代海军 |
C.商民反对轮船运输 | D.禁绝外来事物 |
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需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友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等。这说明( )
A.当时租界的交通规则由上海地方当局制定 |
B.汽车在中国已经出现 |
C.交通规则呈现中西合璧的特征 |
D.近代交通文明开始在上海逐步确立 |
“交通是经济命脉,汽车是交通脉搏,乘客是脉搏血液,血液能流通全国。”近年来,有关全国各大城市中交通堵塞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这种状况开始于( )
A.20世纪初 | B.20世纪50年代 |
C.20世纪90年代 | D.21世纪初 |
在1896年至1911年间,中国新建铁路9002余公里,其资本构成见下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交通运输完成近代化
②清政府重视铁路交通事业
③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输出加剧
④政府禁止民间资本参与铁路修筑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企业的一面旗帜。1872年它在李鸿章的主持下创办,3年后它奇迹般地从洋商那里分回了1300余万两的市场份额,并把一些外资轮船公司击垮,长江上的华商航运占了六成。由此可知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影响不包括:
A.打破了外商轮船对航运业的垄断 | B.维护了民族经济利益 |
C.促进了民族经济的发展 | D.改变了中国交通落后的面貌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