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上获得划时代的胜利。主要表现在: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一切席位的合法权利 | B.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 |
C.美、日等国保留台北席位提案被废置 | D.美国的“双重代表权”方案被否决 |
“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这主要是因为两者都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任首位 | B.严重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
C.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 D.受到国内外环境的制约 |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根本依据是:
A.民主党派帮助过共产党 | B.民主党派已变成代表一部分劳动者的政党 |
C.共产党信任民主党派 | D.共产党需要民主党派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相比,最大的转变是
A.分配方式的转变 | B.市场范围的扩大 |
C.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 | D.所有制形式的转变 |
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
1950年(%) |
1954年(%) |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
贫农、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
富农、地主 |
14.5 |
54.8 |
7.9 |
8.6
|
下列历史小论文题目存在史实错误的是
A.《浅谈秦始皇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B.《试论西汉刺史对郡国的监察》 |
C.《三省六部制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
D.《简析清代皇权与相权的关系》 |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1973年该体系瓦解。该体系从建立到瓦解所体现的本质特征是
A.雅尔塔体系从建立到崩溃 | B.世界金融秩序从稳定走向混乱 |
C.美国经济实力由盛到衰 | D.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由繁荣走向“滞胀” |
建国后,各种运动不断,这在当时人们取名中留下深刻的印记。例如:向小康、王建国、李文革、周跃进等。如果这四人按年龄从大到小排序,那么居第二位的最有可能是
A.王建国 | B.向小康 | C.李文革 | D.周跃进 |
英国宪章运动中流行这样一句口号:“普选权的问题是饭碗问题”。这说明
A.宪章运动的主要目标是消灭私有制 |
B.马克思主义思想被英国工人阶级普遍接受 |
C.工人阶级希望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
D.工人阶级希望通过政治变革来提高自己的经济地位 |
下列不符合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内容的是
A.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两国关系 |
B.双方均不谋求在亚太地区的霸权 |
C.海峡两岸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
D.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积极促成世界多极化 |
杜鲁门曾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
A.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 B.都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
C.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 | D.都是美国冷战政策重要组成部分 |
1953年—1956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取得重大进展,突出表现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 B.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 |
C.人民公社的建立 | D.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建立 |
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我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这表明
A.美国要征服全世界 | B.美国要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 |
C.美国要充当世界警察 | D.美国要维护世界和平 |
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文中的“挑战”是指
A.苏联的威胁 | B.西欧和日本经济竞争 |
C.第三世界崛起 | D.美国经济滞胀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