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晚期,石油工业作为一种能源支柱工业开始崛起。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资本主义对外掠夺的需要 |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 |
C.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 D.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 |
1957~1960年我国重工业产值增长2.3倍,而农业产值下降22.8%,到1960年,粮棉的产量跌落到1951年的水平。这突出反映了
A.重工业取得巨大成就 | B.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
C.国民经济的发展比例严重失调 | D.经济建设速度太快 |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潮流,世界上出现了“经济联合国”。“经济联合国”是指
A.WTO | B.the Europe Union |
C.APEC | D.North America Free Trade Region |
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在《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中写到:“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台北、香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据此,我们可以推知她对全球化的态度是
A.全球化大潮可迎不可拒 | B.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 |
C.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化 | D.全球化无异于洪水猛兽 |
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忘迄今实告实现。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
B.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 |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相继建立主要表明
A.世界经济全球化势头暂时受挫 |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取得重大进展 |
C.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已经建立 | D.发展中国家成为全球化的受害者 |
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人和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心生。”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心生”的举措是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 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
C.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 D.积极发展“新经济” |
美国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A.恢复银行信用 | B.调整农业 | C.调整工业 | D.举办公共工程 |
路透社评论某一上世纪六十年代成立的国际组织时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
A.不结盟运动 | B.上海合作组织 |
C.世界贸易组织 | D.欧洲联盟 |
1998年5月欧盟特别首脑会议宣布:“1999年1月1日,欧元为货币,各金融市场以欧元结算,……2000年7月1日欧元取代各国货币成为统一的欧洲货币。”这表明了:
(1)欧盟内部合作进一步加强(2)有利于欧盟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3)有利于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4)西欧经济一体化已经形成
A.(1)(2)(3)(4) | B.(1)(2)(4) | C.(1)(2) | D.(2)(4) |
1999年3月12日,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三国正式成为北约新成员,2002年11月22日,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7国又被吸纳为新成员,使北约成员国数目增加到26个。下列对北约东扩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①背景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②美国要竭力向中东欧和前苏联地区扩展影响③北约已基本控制欧洲④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953年—1956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取得重大进展,突出表现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 B.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 |
C.人民公社的建立 | D.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建立 |
杜鲁门曾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
A.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 B.都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
C.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 | D.都是美国冷战政策重要组成部分 |
下列不符合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内容的是
A.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两国关系 |
B.双方均不谋求在亚太地区的霸权 |
C.海峡两岸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
D.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积极促成世界多极化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