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剖析中国古代历史的著作是
A.李大钊的《史学要论》 |
B.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
C.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 |
D.剪伯赞的《中国史纲》 |
有一次,爱因斯坦与卓别林共同出席一个宴会,他们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卓别林对爱因斯坦开玩笑说:“大家欢迎我是因为他们都能理解我,大家欢迎你是因为他们都不理解你。”此语意指: ( )
A.绝大多数人盲目欢迎爱因斯坦 | B.相对论有悖与人们的常理 |
C.经典物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近 | D.伟大的科学家不如著名的艺术家 |
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写道:“虽然侥幸没有小产了去,却成了先天很虚弱的一个孩子,连他的产婆(威尔逊)也弄得焦头烂额,把许多人对于他前途的热望,倒灰冷了一半。就此看来……这件东西,还未到真正瓜熟蒂落的时候。”梁所说的产生于巴黎和会后的“这个东西”是指
A.国际联盟 | B.对德和约 |
C.《四国条约》 | D.美国霸权 |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亚洲一些地区的经济迅速崛起,其中特别注重道德建设为经济发展创设环境的国家是
A.韩国 | B.印度 | C.泰国 | D.新加坡 |
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1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
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 |
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税收 |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
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说明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 |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C.发展非公经济 |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在三年内战结束后,列宁说:“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路了。”这里的“拐杖”是指
A.没收地主土地 | 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推行新经济政策 | D.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政策调整,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其主要目的在于
A.刺激社会消费 | B.改善劳资关系 |
C.缓和社会矛盾 | D.重塑政府形象 |
史载汉初曹参为相时,任官选用不善辞令的忠厚长者,而对追逐功名利禄之徒一概不用;省事节用,量刑从宽;对下属不苛察细过,虚怀自持。这种施政思想符合( )
A.儒家学说 | B.墨家学说 | C.法家学说 | D.道家学说 |
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回忆说:“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商店又开始了有产品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了。”这本质上说明新经济政策 ( )
A.适应了经济发展规律 | B.克服了社会混乱局面 |
C.恢复了国民经济 | D.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
下表是1913年—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地位。(1913年数字是按1939年9月17日以前的疆界计算的)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有
|
1913年 |
1928年 |
1932年 |
1937年 |
||
|
世界 |
世界 |
世界 |
欧洲 |
世界 |
欧洲 |
工业总产值 |
5 |
5 |
3 |
2 |
2 |
1 |
机器制造业 |
4 |
4 |
2 |
1 |
2 |
1 |
电力 |
15 |
10 |
7 |
4 |
3 |
2 |
煤 |
6 |
6 |
4 |
3 |
4 |
3 |
钢 |
5 |
5 |
5 |
4 |
3 |
3 |
——王斯德《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
①计划经济取得伟大成就 ②斯大林模式具有优越性
③重工业发展速度快 ④农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③②④ |
新加坡和韩国都是新兴工业化国家。两国获取工业化资金途径的相同处之一是
A.主要利用农业的剩余资金 |
B.依靠资源出口换取资金 |
C.大力吸收外国资本 |
D.主要依靠转口贸易积累资金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