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话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适应市民文学的一种新形式 |
B.是在统治者的倡导下产生的 |
C.内容涉及佛经故事、历史故事 |
D.有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的爱情故事 |
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雕塑、诗词、书法等都讲究“意境”,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又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以下对“意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宋代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
B.宋代风俗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
C.中国书法注重表现精神风貌,力求传统,以形写神 |
D.白居易的诗针砭时弊,韵味绵长 |
同学们发现古装影视剧中经常出现了一些不符合史实的穿帮镜头。下列情景中不属于穿帮镜头的是
A.孔子周游列国时经常以玉米充饥 |
B.荀子书房悬挂着隶书书写的“仁者,爱人” |
C.战国时期的秦国将军子安说“纸是包不住火的” |
D.元朝时人们在瓦肆中观看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 |
学习历史必然要接触史料。针对某一特定历史事物,目击者或者当事人留下的实物、文字或者口头的陈述为一手史料,而非目击者或非当事人的文字或口头的陈述为二手史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手史料都能真实的反映历史 |
B.二手史料都带有陈述人的主观因素 |
C.只有一手史料才能真实的反映历史 |
D.二手史料的价值不如一手史料 |
南朝人名常有寓意。如文学家任昉,字彦昇,小字阿堆。其中“昉”暗寓任氏为齐地高门;“昇”暗指任氏随南方习俗;“阿”是吴地长辈对晚辈的爱称;“堆”比喻他为南方阜上的鸟,一飞冲天。任昉的名字主要反映了:( )
A.魏晋时期南北方经济趋向平衡 |
B.标榜其世居齐鲁具有的文化优越性 |
C.南迁士族融合南北文化的心态 |
D.南迁士族融入南方文化的强烈意愿 |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在分析中国某一时期文化特征时曾这样概括: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该时期是
A.汉朝 | B.唐朝 | C.明朝 | D.宋朝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明清以来,书籍翻译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材料一: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类别编成《西学书目表》,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材料三: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1)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翻译的内容和作用。(3分)
(2)依据材料一、三,指出17~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的原因。(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德、法历史,分别说明莱布尼茨和伏尔泰为何推崇中国文化。(5分)
马克思说过:封建国家“可以指挥千千万万人的手臂去集权国家修建与集权政治关系相匹配的社会物质实体。”下列哪些史实在事实上证明了马克思的话的正确性( )
①秦兵马俑的制作 ②隋大运河的开凿 ③元曲的出现 ④明长城的兴修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下图是山东汉代墓室中出土的乐舞百戏画像石拓片。作为史料,它可以用来研究古代中国
①戏曲表演的发展 ②绘画艺术的演变 ③墓葬文化的沿革 ④火药武器的使用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 | D.②③ |
与隋唐相比,宋元文化最主要的特点是( )
A.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 B.传统科技开始衰落 |
C.促进了欧亚等世界文明的进步 | D.中国古代文化达到了高度繁荣 |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A.汉赋和唐诗 | B.话本和小说 |
C.元曲和唐传奇 | D.风俗画和文人画 |
(22分)社会心态是社会成员普遍具有的心理状态,它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给社会生活和人们的行为以重大影响。当今社会生活中,还有不少从历史上承袭下来的传统社会心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一级一级地制驭着,不能动弹,也不想动弹了。
——《鲁迅全集》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孔子《论语》
多藏者厚亡,步高者易踬。故贵不如贱之常安,富不如贫之无虑。
——《菜根谭》
“忍一时,风平浪静,让三分,海阔天空”“失意事来,治之以忍,快意事来,处之以淡”。
——《增广贤文》
材料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中华传统文化格言》
材料三 原始儒家的君臣观中也还存在一些明显消极的因素,他们虽然在理论(人性论)上承认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却没有推而广之于政治层面,承认政治权利上的平等,他们没有否定传统的宗法等级制度和君臣、君民之间的从属关系。
——邵汉明《儒家哲学智慧》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有哪些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社会生活的传统社会心态。(4分)
(2)材料二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主要内容?(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中国传统社会心态和传统文化的成因。(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就我国当前如何树立社会积极心态和创造先进社会文化提出自己的建议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