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作《最后的晚餐》、《大卫》、《摩西》、《西斯廷圣母》等,都以宗教人物为题材,但与传统的宗教作品又有极大的不同,其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们( )
A.反对宗教 | B.鼓吹享乐 |
C.倡导民主 | D.表现人性 |
下图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名画。以下对该画作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控诉德国的暴行 |
B.以支离破碎的场景来揭露战争的罪恶性 |
C.描绘了战争带给格尔尼卡居民的伤亡和惊恐 |
D.用立体主义创作手法勾勒出极具震撼的画面 |
2014年1O月9日,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得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曾被誉为捕捉到了二战法国被占领期间普通人的生活。下列作品与该作者创作艺术风格相似的是( )
下图是名画《枫丹白露景色》,作者着重于捕捉一瞬即逝的景象,凸显“光是画中的主角”。其创作风格应属于( )
A.古典派 | B.浪漫派 |
C.现代派 | D.印象派 |
刘海粟在《西洋风景画史略》中写道:“风景画法……诸家多作风景画,而有设色鲜明与直接野外写生之二大特点……此等画家,在户外空气之下,先行采取瞬息的自然现象,然后回室内修饰之,此为诸先达所不及之新发明也。”这里的“风景画法”应属于( )
A.现实主义画派 | B.浪漫主义画派 |
C.印象主义画派 | D.现代主义画派 |
一位美术老师为一位环卫工人画肖像,看着画,有人判断该工人是一位妙龄少女,有人判断该工人是一位五旬老汉,甚至有人判断老师画的是一棵树。据此,该老师的绘画风格是
A.浪漫主义 | B.现实主义 | C.印象派 | D.现代主义 |
对西方某一美术流派有这样的批判:它看不到未来,常常把希望寄托在空想的世界里,因而与生活脱节,在把未来理想化的同时,有时也导致艺术家走向悲观的道路。据此推断这一流派是
A.浪漫主义 | B.现实主义 | C.印象主义 | D.现代主义 |
“这个画派的画家摒弃了传统的光景、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巧,另辟蹊径,仅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下列各项中,与这一评价一致的是( )
A.《格尔尼卡》作品特色 | B.“光是画中的主角” |
C.“向色彩的奥秘进军” | D.《向日葵》 表现的意境 |
“完全抛弃了对人体的真实描绘,抛弃了传统的三度空间和真实色彩,把人体分解成半面的几何图形再重新装配,色彩也简化为灰色和棕色。”该描述适于下列哪一画家的作品( )
A.达·芬奇 | B.莫奈 | C.梵高 | D.毕加索 |
观察下面两幅绘画作品,它们的共同点是( )
A.都注重色彩的运用和变化 |
B.都追求对客观对象的准确描述 |
C.都反对理性的压制和传统的束缚 |
D.都着重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 |
南宋山水画家描绘祖国河山,表达爱国情怀,同时保持着一种将绘画意境更推向心境的创作意识。这种着重表达作者主观感受的做法在下列哪幅作品得到体现( )
A.《拿破仑加冕》 | B.《自由引导人民》 |
C.《格尔尼卡》 | D.《日出》 |
观察下面两幅绘画作品,它们的共同点是( )
A.都注重色彩的运用和变化 |
B.都追求对客观对象的准确描述 |
C.都反对理性的压制和传统的束缚 |
D.都着重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 |
下图是俄罗斯画家列宾的作品《伊凡雷帝杀子》。这幅画一问世就惹怒了沙皇当局,一位总检察官在给沙皇的奏折上说:“画家偏以全部真实去描绘这事件,其用意究竟何在?”该作品属于( )
A.古典主义 |
B.浪漫主义 |
C.现实主义 |
D.现代主义 |
瓦西里•康定斯基在《关于艺术的精神方面》评价某艺术家说:“在他最近的作品中,实现了对物质逻辑上的破坏,然而他并不是釆取瓦解的方法,而是把物质的各部分分开,然后建设性地四散各处”》这位艺术家的作品是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