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时期,我国农业史上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蚕桑业生产趋于萎缩,主要原因是
A.元朝限制对外贸易,丝绸外贸停滞 |
B.蒙古贵族的皮毛衣服对国人产生巨大影响 |
C.元朝统治野蛮落后,社会生产破坏严重 |
D.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纺织技术进步 |
电影《十二生肖》中的兽首铜像是在乾隆帝时由宫廷工匠们精心制作的,铸工精整,清晰逼真,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这说明当时
A.“工官”仍代表手工业的较高技术水平 |
B.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
C.“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
D.冶铜业一直由官府垄断 |
《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 )①频繁更换工种 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③职业是世袭的 ④是临时工人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下图是商代甲骨文中的三个字,依次是“丝”“桑”和“蚕”。它们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①国丝织业的出现不晚于商朝
②商朝农业生产比较发达
③商朝已经出现种桑养蚕
④丝织品成为主要衣料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其主要原因在于
A.盐铁官营政策的推行 | 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
C.水力鼓风冶铁工具的发明 | D.铁农具的广泛应用 |
图是安徽省博物馆镇馆之宝——楚大鼎,1933年出土于安徽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楚王墓,重约400公斤,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下列对该鼎的表述正确的是
A.该鼎沿口处文字应是甲骨文 |
B.该鼎铸造时主要作为生活器具 |
C.该鼎反映了商周时期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 |
D.该鼎可能是周朝民间手工业的杰作 |
历史学家王家范说: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分布态势,极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细长”者在这种“分布态势”中应为
A.官营手工业 | B.家庭手工业 |
C.民营手工业 | D.工场手工业 |
1789年4月30日华盛顿在纽约宣誓就任美国首任总统。如果他能够穿越来到当时的中国,他将不会看到以下哪些事情?
①康熙皇帝正在把玩粉彩瓷器 ②明成祖朱棣接见航海归来的郑和
③城镇新潮女性穿着改良旗袍 ④上海码头一派繁荣景象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2013 年7 月,在东阳巍山镇白坦村诸永高速公路所经的顾家山(又称干草山)发现了西周古墓群4 号坑。其中出土器物中有铜环、陶器、玉器等,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原始三脚瓷鼎(如图)。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判断较为合理的是
A.反映西周时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
B.墓葬主人地位不高 |
C.反映了西周时期私营手工业有一定发展 |
D.此三脚瓷鼎应该是一种釉陶 |
右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 |
B.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 |
C.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 |
D.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 |
东汉班固《汉书》卷五十九《张安世传》:“(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艺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 B.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
C.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
桑弘羊等人于公元前118年向汉武帝提出“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其主要意图是
A.打击富商大贾的势力 | B.确保国家的税收 |
C.抑制诸侯王国的势力 | D.维护农民的利益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