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我国古代手工业的表述中,正确的是①商周时代是我国青铜器铸造的繁荣时期.②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③16世纪以前中国的炼钢技术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④官营手工业发达,民间手工业艰难,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⑤古代手工业多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 ⑥民间手工业在明朝中后期超过官营手工业 ⑦我国不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⑥⑦
老子以为“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庄子也说:“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有利于统治阶级重视君民关系的和谐 |
B.与政府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一致 |
C.形成了国民排斥钻研科技理论的心理 |
D.阻碍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变革 |
请按时间先后排列下列瓷器出现的顺序
①定窑孩儿枕 ②越窑青瓷 ③粉彩瓷 ④青花瓷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②④ | C.②①④③ | D.②①③④ |
明末松江府“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赋税)十倍宋也。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繇(通徭,泛指徭赋)共百万之赋,三百年而尚存视息者,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材料反映当时松江地区
A.普遍种植棉花,土地收入提高 | B.种棉纺纱织布,赋税来源改变 |
C.赋税负担沉重,人民无法承担 | D.实行工商皆本,商品经济发达 |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该材料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
A.春秋时期 | B.秦代 | C.元代 | D.明朝后期 |
《吕氏春秋·任地》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畎(沟)。五移无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今兹美禾,来兹美麦。”材料主要反映了( )
A.耕作技术的进步 | B.灌溉技术的发展 | C.耕作制度的变革 | D.生产工具的进步 |
《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上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 | B.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 |
C.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 | D.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 |
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 )
A.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 |
B.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 |
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 |
D.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 |
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时间最早应为
A.北宋中期 | B.元末明初 |
C.明末清初 | D.鸦片战争时期 |
某地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发掘出的随葬文物有以下物品,请判断此古墓的大致年代
①丝织品②景德年间瓷罐③唐三彩④哥窑瓷瓶⑤珐琅彩
A.唐朝 | B.北宋 | C.南宋 | D.清朝 |
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载:“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脚,对花楼下堀坑二尺许,以藏衢脚,提花小厮坐立花楼架木上,机末以杠卷丝,中用叠助木两枝,直穿二木,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头。”材料中的生产工具主要用于( )
A.制瓷 | B.冶金 | C.纺纱 | D.织锦 |
《欧洲瓷器史》第一章提到:(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A.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 |
B.明清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
C.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
D.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 |
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成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 )
A.民营丝织业的兴盛 | B.官营丝织业的兴盛 |
C.民营丝织业的形成 | D.官营丝织业的形成 |
中国古代的纺织技术产生于新石器时期。纺织业所用的主要原料先后是
①丝 ②麻 ③棉
A.①②③ | B.②①③ | C.②③① | D.③①②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