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 | 政府的大力推广 |
B. | 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
C. | 商品经济的发展 |
D. | 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
《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 | 中央集权 | B. | 中正有序 | C. | 敬天法祖 | D. | 君权神授 |
《史记·楚世家》载:“(楚王)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文中的“鼎”是………………………( )
A.兵器 | B.炊具 | C.乐器 | D.礼器 |
商代号称“青铜时代”,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当时有关青铜器的历史情况
A.已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 B.青铜器生产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
C.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 D.生产规模相当大 |
下列现象在纺织业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用丝做衣料 ②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③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 ④棉花种植推广到闽粤地区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②④ | C.①②④③ | D.①④③② |
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但这种生产方式存在严重的弊端,表现在
①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 ②新技术不容易推广
③技术工艺容易失传 ④代表当时的最高工艺水平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下图为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青铜文物及文物上的拓片。联系商代历史,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①商代的青铜铸造水平很高
②该文物产自官营手工业
③拓片上的文字是甲骨文
④当时青铜器主要用于农业生产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一工具,时人评价“用力少而见功多,百姓便之”,在当时它是
A.用水力作动力的冶炼工具 | B.用水力作动力的交通工具 |
C.用人力作动力的运输工具 | D.用畜力作动力的耕作工具 |
唐代陆羽在《茶经》里写道:“邢磁类银,越磁类玉”,“邢磁类雪,越磁类冰”,这是陆羽对邢、越二窑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唐代瓷器生产成就的一个简略概括。下列瓷器中属于邢窑瓷器的是
A.陶罐 | B.白瓷 | C.青瓷 | D.青花瓷 |
《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
《汉书·贡禹传》记载:“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对“三服官”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其产品主要用于满足皇室消费 | B.其技术工艺的传承具有封闭性 |
C.其产品可以进入流通领域 | D.其制作工艺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水平 |
下图是2002年发现的一件西周中期的青铜器“遂公盨”,上铸有以下铭文:“天命禹尃(敷)土,隓(堕)山浚川,乃厘方设征,降民监德,乃自作配享,民成父母,生我王作臣。厥贵唯德,民好明德,忧在天下,用厥邵好,益求懿德,……豳公曰:民唯克用兹德,无悔!”对该青铜器的发现,表述不正确的是
遂公盨及铭文拓片
A.证明了大禹存在的可能性 | B.有助于研究中国“德治”思想 |
C.丰富了甲骨文的研究资料 | D.有助于了青铜器的生产水平 |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兴起 |
B.明中后期,私营手工业中孕育出雇佣劳动关系 |
C.宋代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
D.从征役制到幕役制是官营手工业生产关系上的重大进步 |
苏州碑刻博物馆的《永禁机匠叫歇碑》,是清朝雍正年间机户为禁止机匠聚众叫歇(罢工),勒加(工)银而立。下列直接反映了该碑刻包含的历史信息是
①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 ②我国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兴起于苏州 ③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手工业中劳资斗争 ④中国早期雇佣工人为改善经济待遇而开展斗争
A.②③④ | B.①②③④ | C.②③ | D.③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