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16—18世纪,中国向全世界出口的商品约有236种之多,其中手工业品有137种……世界各地的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据此分析这一时段的中国( )
A.闭关锁国政策名存实亡 | B.官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
C.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 D.存在着走向世界的动力 |
某校学生在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时,用到了如下关键词:瓷器烧制技术,雍正时期,浓淡协调。该报告最有可能涉及的是( )
A.青瓷 | B.唐三彩 |
C.粉彩瓷器 | D.釉下彩绘 |
据史载:唐朝前期,宋州(河南商丘)、亳州(安徽毫县)生产的绢帛质量最高。江南东道(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的丝织物品种类繁多,很多列为贡品,在产量上已仅次于河南、河北道而跃居于全国的第三位。该记载( )
A.反映了唐朝主要经济中心在豫皖地区 |
B.准确地统计了南北方丝织业的发展状况 |
C.反映了唐朝行政区划和丝织业发展特点 |
D.折射出古代河南、安徽之地是桑蚕中心 |
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
A.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 |
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 |
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 |
D.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 |
成化二十一年(1458年),明朝允许班匠以银代役。到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明朝轮班匠由力差全部改为银差。此政策变化( )
A.标志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 B.减轻了政府对班匠的剥削 |
C.推动手工业技术整体进步 | D.促进官营手工业走向民营化 |
“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曾经是一种网络流行语。如果某一土豪生活在武则天时代,他能够显摆的财富不可能有( )
A.精美的青铜酒樽 | B.削铁如泥的钢刀 |
C.田园中闲置的曲辕犁 | D.色泽鲜艳的粉彩瓷 |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 )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
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
C.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
某高中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A.家庭手工业主要从事商品生产 |
B.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作燃料 |
C.宋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
D.明代出现了粉彩瓷器 |
下列史料能反映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水平的是( )
A.《周礼》提到的“妇功” |
B.司母戊大方鼎 |
C.《农书》中的水排冶铁图 |
D.采用灌钢法制作的兵器 |
《三府督护州县官吏》(《大唐六典》卷30)关于州士曹司士参军职掌条有云:“凡州界内有出铜铁处,官未采者,听百姓私采。若铸得铜及白,官为市取,如欲折充课役,亦听之。”史料反映出唐朝时
A.政府在官矿优先的前提下允许公私兼营 |
B.民营矿业可私自铸币以补充市场需求 |
C.市场上铸币金属的增多导致税制紊乱 |
D.私营矿业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
《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
《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
①频繁更换工种 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③职业是世袭的 ④是临时工人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中国古代瓷器生产技术高超,咏“瓷”诗句众多。如:“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诗中的“越窑”和“大邑”分别以生产什么瓷器出名( )
A.青瓷、粉彩瓷器 | B.粉彩瓷器、白瓷 |
C.青瓷、白瓷 | D.白瓷、青瓷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