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每一时代都有这一时代的名片与特色。下面所列信息,按朝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三司使、话本、风俗画
②九品中正制、耕耙耱技术、翻车
③三省六部制、筒车、南青北白
④理藩院、风力水车、珐琅彩
A.②③①④ | B.③②④① | C.④②①③ | D.③①②④ |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达,不同时代有不同特色。下列各项不符合唐代手工业发展状况的是( )
A.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
B.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
C.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
D.出现需要多人操作的花楼机 |
云南腾冲在清朝是中缅贸易的“丝棉之路”。史料载“海禁未开,凡闽粤各商贩运珠宝、玉石、犀角、一切缅货,皆由陆路而行,必须过腾境,以故市镇乡场栉比鳞次,询西南一巨区也”。这体现出( )
A.腾冲主要作为军事防御城市 |
B.腾冲区域性市场体系逐步建立 |
C.清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 |
D.西南经济发展领先于东部沿海 |
江南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与下图四处地址有关的对应说法正确的是
A.A处文化遗存证明已经出现人工育蚕技术 |
B.唐代B处盛产白瓷,制作精美 |
C.陈启源海外归来在C处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
D.荣氏兄弟在D处创办了大生纱厂 |
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
A.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 |
B.纺织技术垄断成为行规 |
C.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 |
D.纺织业由政府专营 |
清代《浮梁县志》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而考古资料表明其最早的瓷业遗存在晚唐五代时期。江西景德镇南窑唐代窑址作为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是景德镇地区目前已知最早的瓷业遗存,填补了景德镇地区唐代瓷窑遗存的空白。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有( )
①清代县志距汉代年代久远,故不可信
②景德镇制瓷的历史可能早于唐代,但须证实
③县志记载须得到考古证实,方可采信
④考古发现可以填补文献记载的不足,应当重视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 )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
阅读下列表格:
年代 |
唐元和初年 |
北宋治平年间 |
南宋初年 |
元中统四年 |
明朝永乐初年 |
铁年产量 |
207万斤 |
824.1万斤 |
216.2万斤 |
584.4万斤 |
957.5万斤 |
表格能够说明的根本问题是( )
A.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B.中国冶铁业在产量和技术上长期领先
C.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D.中国古代王朝对冶铁业的重视和扶植
明清时期,杭州东街(现建国北路)的丝行在每年正月十六日开张,四月的小满一过,近到笕桥、乔司(方言“茧桥”“缫丝”的谐音),远到南浔、湖州,投售土丝的蚕农摩肩接踵……。东街的土丝收购价一高,德清、海宁的蚕农摇船赶来了……。从中可以得出:( )
A.商品经济已影响农村 | B.杭城丝织业十分繁荣 |
C.杭城经济文化生活丰富 | D.资本主义萌芽始现 |
关于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官府设立工官管理工匠,工匠都集中在官府设立的作坊内 |
B.官营手工业在整个封建社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生产 |
C.官营手工业的工匠职业世袭 |
D.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泛,规模庞大,分工细致,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农村经济结构变化 | B.自然经济丧失主导地位 |
C.政府确立重商政策 | D.手工业演变成主流产业 |
2014年11月10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北京水立方设国宴,招待出席APEC会议贵宾。所用餐具是自江苏定制的帝王黄珐琅瓷,流光溢彩,令人惊叹。珐琅瓷是我国某一时期瓷器的代表,该时期是( )
A.唐朝 | B.元朝 | C.明朝 | D.清朝 |
西汉武帝接受桑弘羊的建议:“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国,各往往置均输盐铁官。”这一措施( )
A.旨在推行郡国并行 | B.提高了百姓生活水平 |
C.抑制地方经济独立 | D.限制官营手工业发展 |
试题篮
()